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评估实施方案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评估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 通知》 (教高[2003]1 号) 、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 见》 (教高[2007]1 号) 、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007 年 3 月) 》和《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优 质课程评选办法(修订) 》 (赣教高字[2003]37 号)等文件的精神,同时结合我院实际而制定。 一、课程建设评估目的一、课程建设评估目的 1.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保证。课程建设 应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 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的。课程建设评估为今后搞好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目标和自检自查的 尺度。 2.课程建设评估应促进课程建设,贯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学生就业的指导思想,体 现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教 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 格人才。 3. 课程建设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能引导教师创新, 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 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 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建设评估对象:二、课程建设评估对象: 主要是本科、高职各个专业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覆盖面广的学科基础课以及体现我 院学科特色的专业课。 三、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见附件一)三、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见附件一) 四、课程建设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见附件二)四、课程建设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见附件二) 五、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结论标准:五、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结论标准: 1.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 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建设两部分, 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综合评审占 80%, 特色项占 20%。 2.总分计算:M=∑KiMi,,其中 Ki 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 的系数分别为 1.0、 0.8、0.6、0.4、0.2,Mi 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3.本指标体系结论分为“A” 、 “B” 、 “C” 、 “D” 、 “E”五个等级,其中“A”的标准为≥90, 且特色项目≥16 分; “B”的标准为≥80,且特色项目≥14 分; “C”的标准为≥60,且特色项目 ≥12 分;总分低于 60 分,但特色项目≥10 分为“D” ;总分低于 60 分,且特色项目低于 10 分 为“E” 。 4.评价等级为B 级以上(含B 级)课程定为院级精品课程,其中A 级课程推荐参加省级优 质课程评选;评价等级为 C 级课程为学院合格课程,D 级以下(含 D 级)课程为不合格课程。 六、有关说明六、有关说明 1.表内各项目应提供近五年材料。 2.论文折算系数为:公开刊物发表一篇论文为1 篇,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折算为2 篇。 七、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归教务处所有,并授权教务处适时修订。七、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归教务处所有,并授权教务处适时修订。 附件一:附件一: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 一 级 指 标 课1-1 课程建设 程 规 划 规划 1-2 课程体系 改革 2-1 结构 2-2 课程负责人 规划与定位课程建设思路清晰,规划合理,定位准确。 课 程 体 系 改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清晰,改革措施有成效,能体 革 及 教 学 计现在教学计划的修订之中,并使课程体系得到优 4 分 划优化化。 3 分 3 分 3 分 结构、学历学教学队伍合理,满足教学需要,有学科带头人或 兼职 主 讲 教 师 资 称结构、专兼职教师结构合理。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基本具有讲师职称和硕 6 分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估标准 分值 (Mi) 1.00.80.60.40.2 AB 评价等级(Ki) CDE 备 注 10 分 师资队伍位、职称、专骨干教师,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 4 分 士学位资格,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 4 分 格,教学能力 和主讲教师特色鲜明。 教 学 队 伍 20 分 2-4 2-3 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教 学 事 故 及 其 它处分 中 青 年 教 师 师德好,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治学严谨, 从严教;无教学事故及其它处分。 有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有 师资培养计划,并取得一定效果;新开课教师均 3 分 师资培养培养、新开课一次性通过由教务处参加的试讲。 2-5 学术水平 2-6 与成果 学术论文、科 研课题立项, 及获奖率 教改论文、教 成果奖 学术思想活跃,发表的论文质量高,有一定学术 价值;有省校级科研课题,且完成水平较高。 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 效显著,受过教学成果奖励和教学表彰;发表了 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有省校级正式立项的 教改或教育规划课题。 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 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 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 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分 教学研究改课题、教学 理论课程 3-1 课程 内容 教 学 内 20 分 3-3 实践 教学 3-4 3-2 实验课程 内容 内容 理 论 与 实 践理论能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 效果明显。 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 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实验 方面综合性、设计实验比例大。 2 分 6 分 教学内容关系、教学内教育于一体;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改革,6 分 满 足 学 生 要 求、培养实践 能力,实验开 出率、设计性 实验学时 双语教学程 容 组织与安排 容改革 双 语 教 学 课按 B 类双语教学并有相应外文原版教材且有课程 双语教学的门次。 4-1 教 学 条 件 10 分 教材及 相关资料 4-2 条件 4-3 网络教学 环境 教材、文献 资料、实验指 导 书 的 建 设 和选用 选用国内外高水平原版教材;获省部级或以上奖 的系列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规划教材; 面向 21 世纪系列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3 分 性学习指定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指导书配套齐 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实 践 教 学 环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 与开放性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 实践教学境 的 先 进 性放式教学,且效果明显;对实验教学要求具有开 3 分 网 络 资 源 建网络教学资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