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与环保
化工安全与环保 《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安全与环保》 一、名词解释 安全:安全是指不会引起死亡、职业病、设备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的一种状态。国家标准(GB/T28001)对“安全”给出的定义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事故:是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灾害: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如化工灾害。 氧差额:氧差额=系统中(具有氧量)—(完全氧化需氧量),氧差额 < 0,系统缺氧;氧差额 0,系统剩余氧。 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爆炸极限:可燃的气体、液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最低浓度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 爆炸:指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化学性爆炸:指使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而引起的爆炸现象。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化学爆炸后均发生了质的变化。 物理性爆炸:指由物理因素(如温度、体积、压力)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现象。 粉尘爆炸:当粉尘表面达到一定温度时(受热辐射作用),由于热分解或干馏作用,粉尘表面会释放出可燃性气体,这些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发生粉尘爆炸。 气体分解爆炸临界压力:在高压下容易引起分解爆炸的气体,当压力降至某个数值时,火焰便不再传播 ,这个压力称作该气体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 殉爆:由于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燃烧产物急剧膨胀,像活塞一样积压其周围气体,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有一部分传给被压缩的气体层,于是形成的冲击波由它本身的能量所支持,迅 速传播并能远离爆轰的发源地而独立存在,同时可引起该处的其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炸药爆炸,从而发生一种“殉爆”现象。 化学危险物质:危险物质指受各国规章制约的那些物质,如腐蚀性物质、易爆物质、放射性物质、致癌物质、诱变物质、致畸物质或危害生态环境的物质等。 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其特征是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临界直径: 最小点火能:引起处于爆炸范围内的可燃气体混合物着火所需的最小能量. 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如水、二氧化碳等,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终止。 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窒息灭火法:是指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 化学抑制灭火法: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使之参与燃烧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闪点: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临界压力: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 临界温度:临界温度,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最高温度叫临界温度。 闪燃: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所产生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产生瞬间的燃烧。 职业中毒: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物质而引起机体、组织、系统的损坏和病变,从而产生的中毒。 灼伤:由于热力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有些化学物质还可以被从创面吸收,引起全身中毒的病理过程, 称为灼伤。 热力灼伤:一般是指由于热力如火焰、热液(水、油、汤)、热金属(液态和固态)、蒸汽和高温气体等所致的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损伤。 化学灼伤:由于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所造成的损伤成为化学灼伤,化工生产中,化学灼伤常常伴生产中的事故或由于设备发生腐蚀、开裂、泄露等造成的。化学灼伤程度与化 学物资的性质、接触时间、接触部位等有关。 复合性灼伤:由化学灼伤和热力灼伤同时造成的伤害,或化学灼伤兼有 中毒反应,统称为复合性灼伤。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外部检验:对压力容器的外部设施进行检验,包括保温层、防腐层是否完好,元件连接部位有无泄漏,紧固螺栓有无松动等。 内外部检验:对压力容器的内外检查,有内外表面的腐蚀、磨损情况,焊缝、人孔附近有无裂缝,高压容器的主要紧固螺栓应进行宏观检查并做表面探伤。 耐压试验:对于内压容器,耐压试验的目的是考验容器的宏观强度,检验焊接接头的致密性以及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对于外压容器 (包括真空容器),耐压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 验焊接接头的致密性和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而不是考验容器的外压稳定性。 脆性破坏:从压力容器的宏观变形观察,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常发生在截面不连续处,并伴有表面缺陷或内部缺陷,即常发生在严重的应力集中处。 疲劳破坏:压力容器长期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运行,其承压部件发生破裂或泄漏。 腐蚀破坏:由于化学腐蚀所引起的弹性元件破裂。 韧性破坏:容器壳体承受过高的压力,以致超过或远远超过其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使壳体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最终导致破裂。 蠕变破裂:在高温下运行的压力容器,当操作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经长期积累 ,最终导致材料破裂。 缝隙腐蚀:是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狭缝内发生的腐蚀。 氢腐蚀:在高温高压下,氢引起钢组织结构变化,使其力学性能恶化,称为氢腐蚀。 应力腐蚀:是指容器材料在特定的介质环境中,在拉应力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后发生开裂或破裂的现象。 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 2m 以上(含 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高处作业。 动火作业: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噪声: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一切令人不快或不需要的声音。 二、单选题 1、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的自燃点分别为537℃、515℃、466℃、365℃,那么这几种物质中(D)最易自燃。 A 甲烷 B 乙烷 C丙烷 D 丁烷 2、Ag2C2、CuC2、NI3、TNT等四种爆炸物中,(D)爆炸危险最小。 AAg2C2B CuC2 C NI3DTNT 3、CH≡CH、CH2=CH2、CH3CH3等三种物质中,(C)毒性最小。 A CH≡CH B CH2=CH2C CH3CH3 D 三者毒性一样大 4、下列不属于刺激性毒物的是(E) A Cl2 B 盐酸蒸气C SO2 D NH3E HCN 5、停炉10 天左右宜用的保养方法有:( C) A、干法 B、湿法 C、热法 D、冷法 6、下列压力容器不属于分离容器的是(C) A、过滤器 B、干燥塔C、汽提塔D、蒸发器 7、下列专用于盛装乙炔是:(C) A、压缩气体气瓶B、液化气体气瓶 C、溶解气体气瓶 D、高压气体气瓶 8、人耳能听到的声频范围一般在( B/C)之间。 3335 A2~2×10 Hz B 20~20×10 Hz C 20~20×10 Hz D 0~2×10Hz 9、铁质硫酸贮罐用水冲洗后还应用( A)吹扫。 AN2 B H2 C 空气D 水蒸汽E He 10、氧气瓶和移动式乙炔瓶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