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民就业能力的措施路径
加强农民就业能力的措施路径加强农民就业能力的措施路径 中国在经过“十一五“时期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已跃 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预示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进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形势下,解决“三农” 问题的突出矛盾已由“生存”向“发展”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 代农业转变,由关注一般意义的农民增收向更具深远意义的 提高农民就业水平的转变。这不仅将影响到农村的繁荣、农 民的富裕和农业的现代化,更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 展和社会稳定。 一、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如何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中 之重,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总体 上我国的农民仍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仍是弱 势地域的国情判断,将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作为解决“三农”问 题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可以有效地破解长期制约我国农村农 业发展的瓶颈制约。首先,农民要改变弱势地位的困境,本 身必须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由传统小农向现代新型农民的两 个转变,以实现自身“人的全面发展”。由于劳动生产力是人 的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是提高农民 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体现,是要打破现存农民群体的桎梏,提 高自我发展能力以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其次, 农业要“适应科 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 (P355), 必须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加 快提高广大农民从事集约化农业的各种能力。最后,要改变 农村落后的状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民是内在的动力, 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直接参与者,必须充分依靠农民的 智慧和创造力,同样都离不开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而首要地 必须是具有较强地加快生产发展的劳动能力。因此,提高农 民就业能力对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提纲挈领的作 用。 (二)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是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 使命的重要条件 对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 一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党的“十三大”、“十五大”报告中 进行了高度概括,所阐述的实现若干历史性转变是完成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显然要实现人口的市民化有赖于 在非农业领域就业能力的提高 ;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有赖于人 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科教文化的先进性有赖于推进人口素 质的质变;低收入状况的改变有赖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后发 展地区的赶超有赖于不同地区人力资本的投入等。这些重大 举措和发展途径都贯穿了和深深蕴含着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这条主线。因此,完成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调动和激发农 民的内生动力,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 件。 (三)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是推进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需 要农民一直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在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 大国实现现代化,不能离开农民这个庞大群体的主体力量。 现代化首要是实现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在某种意 义上就是要实现农民自身的现代化,就是农民素质的优质 化。要使农民转变为市民,将传统农民改造成为现代新型农 民和现代农业经营者。 因此, 农民作为中国社会的基础力量, 其素质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 在任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现代 化发展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国策问题。因此,积极采取 各种有力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民就业能力是推进中国现 代化发展的根本需要和战略途径。 (四)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是农民自身改造与提高收入的迫 切要求我国的国情决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 民问题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有两种 主要途径, 一是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收入;二是提高农民 在非农产业的收入。这就由此提出了一个农民收入的获取来 源和途径问题,即如何解决和扩大农民就业问题。这就要求 农民必须要适应时代对职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工业化、城市 化发展需要,必须要在自身素质上实现质的跨越。从抓主要 矛盾入手,在构成农民素质的各要素中,首要地应是立足于 推进农民就业能力的提高,应将其做为提高农民素质的切入 点。 二、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理论依据 (一)基于内外因关系的哲学视角———提高农民就业能 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内因是变 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P302)。我国“三农” 问题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各种矛盾又相互交识,错综复杂, 但其解决的根本是取决于农民自身的作用和内在的主观能 动性的发挥。诸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虽然需要政府的 指导和扶持,需要全社会的动员和帮助,但归根结底取决于 农民这一主体力量自己的努力和艰苦奋斗,取决于农民在一 宏伟事业中的参与与影响程度。企望或仅依赖于外界的力量 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只能是“空想社会主义”。农民的就业 能力是农民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 高农民的劳动就业能力,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是根本,是 解决“三农”所有问题的总根源,这也是关系新农村建设成败 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 (二)基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视角———提高农民就业 能力 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进程表明,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越 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 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因此,广大农民的劳动 生产力和就业能力如何与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对科技的 掌握程度有直接的关联。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不可能在农 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科技,把现代科技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农民就业能力,进而与农民收入水平 成正相关关系。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实现农业现代化 必须要求“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 经营的新型农民” [3] ,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民群众能够持续 稳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推进农业的现代化。 (三)基于党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视角 ———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 义政党, 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不断提高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4] 邓小平同志很早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国家, 国力的强弱, 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 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1] (P120)劳动者的素质如何是生产力先进性与否的重要标志。 因此,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就业能力是 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农民群众是 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大量农民较低 素质的状况又一直成为制约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改变的主要 原因。为改变农业的弱质、农村的贫穷落后和农民的弱势处 境,必须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农民的内生动力和自 我发展能力,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 履行的神圣职责。 (四)基于农民是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的视角 ———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中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