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阶段,家长应该知道的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阶段,家长应该知道的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初三阶段,家长应该知道的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帮你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首先帮你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 - 帮您了解您的孩子帮您了解您的孩子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阶段。 思维会 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也会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 很多学生都是在初 中阶段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打下很好的数理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到了高中越来越突出,直至考入理想大学。 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 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引起孩子的反感。那么, 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 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这 就要求父母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 初中生有初中生有 3 3 个显著特点:个显著特点: 1 1.初中阶段的孩子自尊心极强.初中阶段的孩子自尊心极强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 出了问题 对孩子一味训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非但 起不到教育他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他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披头盖 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面子,今后怎么在同学面前抬头, 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此外,孩子为了维护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 成绩说话。所以, 父母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 进心、自信心。 2 2.初中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初中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 而是 自己单独去做。这时,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 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 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自我展现的平台。 很多父母总怕孩子做不好,处 处代劳。这样, 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 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极为不利。 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 13 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 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他同学相处,入学不久 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 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 3 3.初中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坏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 岁至 16 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 特别是坏的方面的影响。所以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 尤其 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 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 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 学,不仅为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 其实也是在为给孩子创造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竞争环境。 针对初中孩子的特点,家长应该知道的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针对初中孩子的特点,家长应该知道的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式的,避免公开的申斥。孩子 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 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面前。 2. 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 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 而是身体力行, 为孩子做出表率。曾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时看电视。 他的爸爸 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 自己也不看 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3.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 面前的威信。 4.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 拿自己小时候与 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 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 要 就事论事, 具体地分析问题, 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而不是埋怨、 比较。 5.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 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6.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 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 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 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 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成长。 7.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 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 而不是完全代劳。 8.在孩子成绩下降时,先要鼓励,而不是责备。孩子成绩下降时, 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 甚至心灰意冷。 父母要表示关切, 鼓励他, 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与孩子的 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他也不会再主动提出来与父母协商。 父母和孩子沟通七项注意 一、要意识到和孩子交流、 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想方设法和孩子 多交流、常沟通。 二、沟通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而不是家长的一言堂。 三、注意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谈话氛围。 四、特别注意尊重孩子,不要以势压人,以为真理都在父母手里。 五、让孩子张口说话,多引导、少训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 来。 六、少提空洞的要求,多谈具体的建议。帮助孩子掌握检查作业或试 卷的技巧。 七、抓大放小。对于一些枝节问题、非原则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对 于关键的问题,要讲求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