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
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 岁) 、幼儿期(3~6 岁) 、儿童期(6~11、 12 岁) 、少年期(11、12~14、15 岁) 、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 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 3~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 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 o~3 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 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 许多重要能力、 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 “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 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宝宝大约在出生 1 年后,才会开始有意义的口语沟通。在此之前,宝宝倚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 与想法的。除了以哭做为直接的沟通之外,身体语言如脸部的表情、手臂与脚的摆动都是。 在此期间,你越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就越能拉近你与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结,也越能鼓励他 使用非语言的方式作为有效的沟通。 幼儿教育分类: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 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 情感、 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 等等, 都可说是幼儿教育。 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 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 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 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 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 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 18 岁的孩 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 50%的智力是 4 岁以前获得的,30%是 4―8 岁获得的, 20%是 8―18 岁前获得的。 美国生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是大脑生理发展的最快时期,一个成年人脑重约为 1400 克,其 4 岁时约为 1000 克,8 岁时约为 1300 克。 日本学者木树久一指出, 儿童潜在能力遵循一种递减的规律, 即生下来具有 100 分潜在 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教育,可以成为具有 100 分能力的人,若从 5 岁开始教育, 只能成为具有 80 分能力的人,若从 10 岁开始,就只能具有 60 分能力的人。 由此可见,幼 儿大脑发展速度之快。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也特别大,因为智力与 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若在这个时期内, 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 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幼儿时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 幼儿教育对人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时期, 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 渐形成。这时孩子的可塑性强,自我评价尚未建立,往往以家长、老师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家长、老师说“好”,就是“好”,家长、老师说“坏”,就是“坏”。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施以正 确的教育,好好引导,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相反若在这个时期 形成一些不好的个性品质或行为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幼儿时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 3 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育阶段,心理学上称为“性蕾期”。如果男 孩把自己看作是女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女孩,就成为女性化男孩。如果女孩把自 己看作是男孩,在打扮、举止、表情上模仿男孩,就成为男性化女孩。这称为性角色畸形。 总之,幼儿是智力开发、人格健全、性教育的关键期。在幼儿教育上,主要是引导幼儿 正确的思维方式、 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 来应付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所以, 幼儿教育是决定人生命运与幸福的终身大事。 幼儿教育的历史及发展 教养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 对入小学前的幼儿所进行的有计划的 教育。又称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正常发展,为进入小学学习做 好准备。1981 年 10 月中国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提出了幼儿教育 8 个方面 的内容,即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和美术。纲要还 指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要贯穿在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等全 部生活与活动之中。 幼儿教育的几大误区 第一个:过分宠爱 一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 凡事包办代替。 孩子吃饭, 一家人来哄, 出门怕宝宝走路累着, 忙着抱或用车推。生活上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专家提醒: 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 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 孩子也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而过于溺爱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爱,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将来 很难适应社会。 第二个:过多管制 有的爸妈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一切都是父母做 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宝宝,就会变得 胆小、怕事。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看得很重,总是挑毛病,而对优点却视而不见,极少 表扬,甚至经常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自卑感很强,做事缺乏信心,逆反心理很强,性格较 为孤僻。 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尊重,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孩子和家长在人格 上应该是平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采取民主方式。 第三个:幼儿教育小学化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 频繁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征兆在孩子入园时已经显现。 为了筛选优质生源,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 中取得优势,许多幼儿园不断提高入园门槛,2、3 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数数、背诗、写字、 记单词。 进入幼儿园后,小学化倾向更是明显。据报道,天津河西区一所幼儿园已开始应父母要 求教孩子用竖式算 3 位数的加减法,而这是小学二年级的课程。“橘、凳、酱、藕、墨”这些 原在小学三年级才会学到的字,也出现在《学前 500 字》之中。哈尔滨某幼儿园的一块小黑 板上,写着幼儿们周末应完成的作业:抄写古诗《静夜思》 三遍并背诵、默写汉语拼音字母、 父母出 20 道退位减法题。 这样的幼儿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让孩子 (尤其是男孩) 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 讨厌学习。 在他们应该游戏、唱歌、跳舞、绘画、到处跑、到处玩、胡思乱想的年龄,孩子们不得不规 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读书、写字。这会让他们认为,学习是枯燥的,甚至是一种惩罚,从 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对学校心生厌倦。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 课 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 1、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 而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普 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 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教育“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以教为主”。 幼儿教育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 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 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