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学2
第一章 运动学总论 1、质点 是指具有质量、但可以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 视为几何点的物体,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质点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刚体 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 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 的力学简化模型。 3、梅脱 能量代谢当量。每公斤体重从事一分钟活动,消耗 3.5 毫升的氧,其运动强度为 1 MET。 4、心脏的功能能力 指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 MET 值,或在有氧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强度活动的最大 MET 值。 5、 稳定角 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 线间的夹角。稳定角是影响人体平衡稳定性的力学因素。 6. 、平衡角 等于某方位平面上稳定角的总和。它可以说明物体 在某方位上总的稳定程度,通常称为稳度,即物体失去平衡的难 易程度。 7、人体运动学中量的特性:瞬时性,矢量性、相对性和独立性 8、人体的运动形式有:(1)平动 (2)转动 (3)复合运动 9、在康复医学中,人体的基本姿势: 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 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10、 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 :推;拉;鞭打。 11、 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 缓冲;蹬伸;鞭打。 12、 全身基本运动形式: 摆动;躯干扭转;相向运动。 13、 整个人体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叫人体重心。它位于 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 7 厘米处, 大约在身高的 55%~56%。 第二章 骨运动学 1、在人的生长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呈线性增长,表现为 骨皮质增厚,骨松质更密集,这一过程称为骨构建或称骨塑形。 2、在成人期,骨生长停止,但骨的形成和吸收仍在继续,处于一 种平衡状态,称为骨重建。 3、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 骨的脆性增高而使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 病。 4、根据骨的外部形状,一般将其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 骨四种。 5、器官水平的骨结构 在器官水平的基础上可将骨分为 (1)骨膜:骨外膜、骨内膜 (2)骨质:外环骨板层、内环骨板层、骨单位 (3)骨髓 (4)关节面软骨 6、细胞和组织水平的骨结构: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7、骨重建过程分为 5 期: 第一期:休止期或静止期。 第二期:激活期。 第三期:吸收期。 第四期:转换期或逆转期。 第五期:形成期。 8、骨力学机能:1.支撑机能 2.杠杆机能 3.保护机能 9、骨生理学功能: (1)钙、磷贮存机能与物质代谢机能 (2)造血机能和免疫机能 10、对骨承载能力的衡量主要有骨的强度、骨的刚度及骨的稳定 性三方面。 11、骨的载荷: (1)拉伸载荷 (4)剪切载荷 (2)压缩载荷 (5)扭转载荷 (3)弯曲载荷 (6)复合载荷 12、骨的基本变形:拉伸、压缩、剪切、弯曲和扭转。 13、骨组织的基本生物力学特性: (1)各向异性 (2)弹性和坚 固性 (3)抗压力强、抗张力差 (4)耐冲击力和持续力差 (5)应力强度的方向性 (6)骨的强度和刚度 (7)机械力对 骨的影响 (8)骨是人体的理想的结构材料 14、常见的骨折类型与骨所受载荷的形式有关,一般包括有:拉 伸、压缩、弯曲、旋转和压力联合弯曲 5 种基本形式所致的骨折。 15、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三章 肌运动学 1、肌力,是肌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最大兴奋时所能负 荷的重量来表示。 2、肌的功能:支撑、维持姿势、保护身体、产热。 3、影响肌力的因素主要包括: (1)肌生理横断面 (2)肌的初长度 (3)肌的募集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5)杠杆效率 4、肌运动产生两种基本的运动形式:静力性运动和动力性运动。 5、动力性运动分为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 6、 运动和运动后肌经历了一个疲劳和恢复疲劳的过程。 肌疲劳时, 其收缩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都会明显下降,同时肌内能源物质、 收缩蛋白和酶蛋白都有所消耗。在休息过程中,这些物质消耗得 到补充,生理功能也逐渐得到恢复。在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后, 会出现一个超量恢复阶段,即肌各项生理指标继续上升并超过运 动前的水平,以后逐渐下降到运动前的水平,这即是肌超量恢复。 7、每一步行周期可分为站立相和摆动相两个阶段。 第四章 关节运动学 1、肩关节的组成 广义的肩关节由肩肱关节、第 2 肩关节、肩 锁关节、喙突锁骨间机制、肩胛胸廓关节和胸锁关节 6 个关节所 共同组成 2、 胸锁关节 由胸骨与锁骨的近端部所构成的鞍状关节,关 节内有关节盘。 3、肌腱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所组成的腱性 组织,以扁宽的腱膜牢固的附着于关节囊的外侧肱骨外科颈、有 悬吊肱骨、稳定肱骨头,协助三角肌外展肩关节的功能。 4、肩袖的前上部有喙突穿出,致使冈上肌腱前缘和肩胛下肌腱上 缘分开,形成的解剖间隙被称为肩袖间隙。喙肱韧带、盂肱上韧 带和肩前方关节囊的一部分。 其中有肱二头肌长头腱和喙突穿行。 5、鼻咽窝 其近侧界为桡骨茎突,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肌腱及拇 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其 内有桡动脉通过。 6、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所形成的倾斜角为颈干角或内倾 角。正常范围为 110°~140°成年时平均为 127°。 7、前倾角: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内外髁的髁间连线间有一向前扭 转的角度,称为前倾角,成人一般不超过 10°~12°,正常值在 正常值在 12°~15° 。 8、Q 角:是股四头肌肌力线和髌韧带力线的夹角,即从髂前上棘 到髌骨中点的连线为股四头肌肌力线,髌骨中点至胫骨结节最高 点连线为髌韧带力线,两线所形成的夹角为 Q 角,国人正常 Q 角 11~18 度。 8、步行是指通过双足的交互动作移行机体的人类特征性活动。步 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一。 8、脊柱功能单位 是运动节段,它由相邻两个椎体及其连接结构 组成。连接结构包括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突等软组织。它是脊柱 节段运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影响脊柱整体运动功能。 8、腰椎柱是腰部脊柱的骨性结构,由 5 个腰椎体和它们的椎间盘 组成,介于脊柱胸椎尾侧与骶尾椎之间。 9、 肩肱关节 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球窝关节, 故肩肱关节是人体中运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10、肩关节的运动方向: 绕额状可做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可做外 展、内收运动,绕身垂直轴可做内旋外旋运动,此外尚可做水平 屈伸和环转运动。 11、 与肩关节有关的骨有锁骨、肩胛骨、肱骨。 12、肩肱关节的韧带主要有喙肩韧带、盂肱韧带、喙肱韧带、喙 锁韧带。 13、肩关节的肌肉: (1)肌腱袖 (6)冈上肌 (2)三角肌 (7)冈下肌 (3)胸大肌 (8)喙肱肌 (4)背阔肌 (9)肩胛下肌 (5)肱二头肌长腱 (10)小圆肌 14、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依据:且锁骨浮动试验阳性,即迅速下 压锁骨远端后松除压力,锁骨可于“下沉”后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