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 分为全身性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 由膝关节 置换所引起的全身性并发症有脂肪栓塞,心肌梗死, 尿道感染等,但与髋关节 置换术相比较为少见。 一、腓总神经损伤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损伤发生率 为 1%〜5%, 其症状多出现在术后头3 天。腓总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胫前肌和趾长伸肌功能障碍。大多发生在严重 屈膝挛缩畸形,和(或)膝外翻的矫形过程中。 1.原因 ①术中拉钩对神经的直接挤 压牵拉;②过度牵拉或延长下肢;③术 后局部敷料、血肿、石膏压迫;④术后镇痛,肢体的敏感度下降,保护反射丧 失,腓总神经受压后不易被患者察觉;⑤止血带使用不当,压力过髙或持续止 血时间过长。 2.处理 ①保守治疗:解除所有敷料, 使膝屈曲30。,并应用神经营养药 物;②手术探查:如腓总神经受到进行性增大的血肿的压迫,或保守治疗持续 3 个月以上神经功能无恢复,应进行手术,切开神经减压;③腓总神经在恢复前, 使用踝-足支架,对足有支托,并进行踝关节被动背伸活动,防止足下垂畸形。 3.预防 ①对有严重屈膝和 (或) 严重膝外翻畸形的病人, 手术中要充分暴露, 松解 腓总神经,并加以保护;②术中对腓总神经避免直接牵拉挤压;③对膝有严 重屈曲和(或) 外翻畸形进行矫正时,为防止腓总神经损伤, 对软组织要彻底 松解,截骨要足够;④术后包扎制动时注意勿压腓总神经,尤其是术后采用硬膜 外插管镇痛的病人,用软垫垫高臀部, 防止下肢外旋,腓骨头受压。 二、伤口愈合不良 伤口愈合不良包括伤口边缘坏死,皮肤坏死,皮肤糜烂,窦道形成,切口裂 开,血肿形成,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7%。 1.原因 ①周身因素:病人服用激素,糖尿病等皮肤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 ②手术局部因素;包括选择切口不当,皮下潜行剥离过多等。 2.处理 一旦发生伤口愈合不良迹象, 应及时处理,方法:①血肿较小时可 保守治疗,较大的予以清除;②切除伤口坏死的边缘,坏死皮肤,窦道,彻底清 创闭合伤口。创面较大,直接闭合困难者可行植皮,用皮瓣, 筋膜皮瓣和肌皮 瓣转位覆盖。 3.预防 ①应作膝前正中切口或轻度弧形切口,对原手术切口尽可能沿用; ②手术操作尽量少作皮下潜行剥离,减少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③切口关闭前应 彻底止血,防止血肿形成;④闭合伤口时,膝关节应屈曲 35 度。以减少膝关节 伸直时伤口边缘的张力;⑤皮肤条件较差者应延迟功能锻炼时间,放慢康复进 度。 三、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术骨折可发生在髌骨、胫 骨干、股骨干、股骨髁或胫骨髁。 (一)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的发生率为 0.1%〜8.5%,发生的原因:①髌骨假体安置位置不当, 力线不正或有半脱位均可增加股四头肌张力和髌股压力;②髌骨截骨层切除过 多,处理后的髌骨太薄,不足 13mm;③髌骨血供破坏:在软组织松解过程中,误 伤髌上外动脉可造成髌骨坏死或骨折;④膝部外伤,过度屈曲等使髌骨损伤。 1.处理 髌骨骨折可分为上下极骨折,内外缘骨折,横断性骨折及水平剪切 骨折四种,各种骨折的治疗方法是: (1)髌骨上下极骨折:未累及伸膝装置者,伸膝固定 4 周,反之则切开复位内 固定,修复伸膝装置。 (2)髌骨内外缘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伸膝位固定 4 周,移位较大者, 切除骨折片,松解侧方支持带。 (3)髌骨中段横形骨折:如骨折不涉及骨-骨水泥界面,骨折无明显移位,伸膝 位固定 4〜6 周;对髌骨假体松动,或有膝痛,伸膝功能障碍一年以上者 ,需行 软组织松解,部分髌骨切除及伸膝装置修复等手术。 (4)水平剪切髌骨骨折:常引起残存骨质破坏,影响髌骨位置的固定,可行部 分髌骨切除术,用筋膜修复缺损部。 2.预防 ①在缝合关节囊前,检査膝关节在伸屈过程中髌股关节的稳定性,如 有髌骨不稳,有半脱位,脱位倾向,应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②对关节明显 不稳者,应选用 转性假体;③术后体疗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引起伸膝装置受力 过大,关节积血,缝线断裂等 (二)胫骨干、股骨干及股骨髁骨折 发生率在 0.3%〜2.5%,多发生在术后 3 年左右。引起骨折的相关因素:① 骨质疏松;②手术操作不当,影响骨质的坚固性;③ 术后关节僵硬,暴力手法 按摩;④神经源性疾病所致膝关节不稳;⑤假体的类型不同,骨折发生在应力集 中的不同部位。 1.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但能用手法复位并保持稳定者; 行 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制动3〜4 个月。 (2)保守治疗失败者或骨折伴假体松动者, 应切开复位内固定。 根据骨折的部 位,骨折类型不同,可供选择的方法有钢板固定,髓内针固定或特定假体再置 换。 2.预防 ①手术操作轻柔准确,术中不能用暴力,以免术中骨折;尽量保留 骨皮质,保留骨质的坚固性; ②假体选择大小得当, 安装位置无误可减少局部应 力遮挡;③术后关节有纤维粘连,进行手法按摩时,勿用暴力。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1.原因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① 静脉血流滞缓,血流速度减慢后, 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停滞在血管壁上, 最终形成血栓。 术前卧床时间长, 术中病人 制动,麻醉后周围静脉舒张, 术后卧床,石膏制动和膝下衬垫等均可使下肢深静 脉血流减慢; ②静脉壁损伤, 拉钩对静脉的挫伤、 撕裂伤及术中过多的使用电烧, 特别是电烧尖端接触拉钩,易使血管壁烧伤而破坏,诱发深静脉血栓;③血液高 凝状态,大手术本身,某些周身疾病,失血过多或输血过量均可引起血液高凝状 态,进而引起深静脉血栓。 2.临床表现与诊断 大部分下发生在术后 1〜24 天之间,以前 4 天为多,先 发生在小腿静脉丛,逐渐向上发展。绝大多数病人症状较轻, 当病人单纯感到不 适,小腿部模糊的痛感或不适, 或后期有低热时应怀疑 DVT 的发生,并进行必要 的辅助检测:①静脉造影,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但静脉造影是一种有创 检査,会增加病人痛苦,可出现一些并发症,不宜作为常规检查;②多普勒超声 检查, 是一种简便有效无创伤性检査, 简便易行, 对大静脉血栓形成有特殊意义, 但没有静脉造影敏感;③核素静脉造影,可动态显示 DVT 形成扩展的全过程,克 服了静脉造影的缺点, 能同时完成周围静脉检査和肺灌注造影, 缺点是准确性稍 差;④放射性核素检查,为一种无创检査,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 了解血栓的演变过程, 但具有不能发现陈旧性血栓, 不适用于检査骨盆邻近部位 的血栓和有可能传播病毒性疾病的缺点。 3.治疗 ①抬高患肢,卧床休息 10 天左右。②抗凝治疗,常用抗凝药物为肝 素和华法林,用法是先静脉给予肝素 100〜150U/ kg,然后给予维持量 10〜 15U/(kg ·h),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控制在正常值2〜2.5倍以下水平。 如果血栓不再扩延,改用华法林持续 3〜6 个月。③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链激 酶和尿激酶,疗效不肯定,可引起伤口出血。④静脉血栓取出术,适用于范围局 限,病期在 48h 以内的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 ⑤下腔静脉网成形术, 该手术在于 可预防致命的肺栓塞的发生。适用于DVT 病人因某些原因不能采用保守治疗, 通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