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文化共创美好未来学校建设讲解
打造家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 ——湖南洞口九中“家校共教”纪实 正当很多学校感到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学生难管、家校共教力不从心茫然之时,洞口九中 在短短两年时间从一个不到 800 名学生快要分崩离析的学校迅猛发展到近2000 名学生的 学校。究其原因,该校的 “家文化”为其内涵式发展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促使学校 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个支点--学校、家庭、社会支撑起一个教育平面,如果哪一个支点出现缺失,对个人 的教育都会出现不良的倾斜。在留守孩子越来越多的今天,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有必要挺 身而出挑起“家”的重担,教师应成为呵护、关爱孩子的天使。”洞口九中袁明明校长、 党支部书记强烈意识到“家文化”的重要性。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父母外出打 工,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淡化,一个或几个电话已经不可能简单地承担起两辈人的情感 重压,一年一次的相见使得彼此之间增加了陌生感和离疏感。有些孩子对父母的外出挣钱 无法理解,心中对家的渴望渐渐变成失望,甚至会产生怨恨。 洞口九中勤练内功助发展,做好“家文章”,打造“家文化”,理顺“家务事”。通过家 访融洽情感,由家长校访增进了解,以活动为载体使得心与心碰撞,从感化到感怀,从感 怀到感恩。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家” “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 任。”“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教 育家陈鹤琴先生这么认为,家庭教育之重要显而易见。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出:100 份调查问卷中,对是否希望自己的父母陪在身边的达到 98%,只有 2% 的学生认为父母在不在身边无所谓。由此可见,父母在身边让家庭完整孩子 还是很期望的。初高中阶段是人生定位的黄金阶段,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不成熟,正处于 叛逆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此时初具雏形。 “我的家应该是这样的,一家人欢欢喜喜在一起聊天、吃饭,互相之间问候。” “喜欢爸爸带我到外婆家和表姐们玩,有时,想摸摸爸爸的胡子,体会一下爸爸温暖而宽 阔的肩膀。”“和弟弟及爸妈一起割稻子,晚上一起看电视,听着妈妈的唠叨睡 去。”“只要有一颗糖,就足以让我做个好梦。”… …一提到要过怎样的家庭生活,学 生们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在学生心中永远是港湾,心灵休憩的场所,有父母的呵护就感到万分的幸福,渴望自己 的父母在身边陪伴。哪怕父母说上一句话,一个深切关怀的眼神,他们也感到无比的满 足。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 其细微的任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成长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但 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链条中有着不可 替代的重要作用。听听今天已经功成名就的人们的轶事,就可知道他们几乎无例外地都是 “家庭”这个先修班的毕业生。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 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我国古 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等的成才,都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孩子进 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然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打破乡村的宁静。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劳作方式被 彻底改变,很多年轻人都背井离乡去城市寻梦,在广袤的乡村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就是在孩子初中的时候我不在家,才导致孩子学坏了,不想读书。十分后悔到外面打 工,要是陪在孩子身边,也许他就不会这样。”听到有些父母这些懊丧的话,笔者内心深 处也有种刺痛的感觉。城镇化割裂了亲情,阻隔了爱的传递,撕痛了教育神经。留守孩 子、单亲家庭孩子、残障孩子等普遍存在心理疾病,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 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曾有权威媒体做过调查,有20%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孩 子。 这些问题要想得到彻底的改变,从高高的“围城”中突围,学校应该拿起爱的“接力 棒”,成为爱的载体,给学生父母般的关爱,来慰藉他们那脆弱的心灵。让一股股甘泉流 入干涸的心田,让智慧的火花点燃内心的希望,让一艘艘渡船带领孩子走出无边的黑暗。 即使是父母在家的孩子,学校同样也可以给孩子不一样的“爱”。有些父母一遇到和自己 孩子闹矛盾时,总有点措手无策,只能求助于老师。笔者曾经遇到过,肖笑虽然看起来很 文静,但性格倔强。只要一吵架,父母拿她没辙。一次深夜12 点,我还在看书,家长电 话来了,要求我做“和事佬”。第二天,和肖笑足足谈了两个小时,终于打开了她的心 结,和父母重修于好。以后,再也没有闹矛盾。 教师担任的不仅仅是教育,还有调解,可以有父母般的关爱对待孩子成长。 突破困局,家访成了有力武器 “那时,整个学校教师人心惶惶,有劲无处使,有力无处发。学校的发展遇到瓶颈,生源 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如果不找到一个有效破解困局的方法,学校面临解体。”袁明明校 长回想当时的情景感到心有余悸。要想树立九中在学生、家长心中的形象,只有通过全校 上下的一致努力,才能换得信任,获取理解。 家访成了破冰的有力武器。要想在“坚冰”上打开突破的缺口,只有实行攻心,才能“冰 雪”融化,阳光明媚。“要让九中的声音传遍洞口县的每个角落,让九中人的足迹遍及全 县的平地高山,让九中人的精神感化大地。”袁明明语重心长地强调。 破冰之旅要从 2010 年寒假说起,那时天气寒冷,到处冰天雪地,洞口九中进行“百名教 师访千家活动”。在别人都围着火炉拉谈笑风生的时候,洞口九中的全体教师奔波在乡间 小道上,深入到各个家庭进行家访,足迹遍及各个乡镇。所有的家长被九中教师的执着精 神感动,看着老师头顶上的片片雪花,竟无语凝噎。年关将至,都是亲人团聚,亲情互诉 之时,只有老师还在为了学生的前途在做家访,四处奔波。有的家长紧紧握住老师的手: “还是你们九中教师好,素质高,以前在家闷不吭声的孩子现在回家主动打招呼,问好爸 爸妈妈及亲戚朋友了,这样的教育就是好!我们心里感到非常温暖” “一次感动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长期坚持就难能可贵!”教育局局长曾广增高度评价了 洞口九中的家访。 2011 年暑假,初三毕业会考后成绩一出,洞口九中擦亮该校送给家长的第一张名片----- 通知书。通过精心设计的通知书就像一位将要出嫁的新娘。组织全校教师送通知书,要求 教师务必把通知书送达到位,再带回家长签名的家访回执单,并上交给学校政教处。 说起送通知书,体育老师刘立荣深有体会。一位学生家住洞口县最偏僻的渣坪,渣坪在崇 山峻岭之间,离县城有近 100 里。且这个学生家住山尖上,他翻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脚发 酸腿打颤。当通知书送达学生家长手里时,学生家长非常惊奇地看着刘老师:嘿!您是怎 么找到我们这的!太神奇!太感谢您了! 在学生还没有到校之前,洞口九中的教师已经对全校的新生做了一遍彻底的家访,也了解 了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并向家长及学生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同时要求家长多督促学 生学习。 接着,在放寒假时,学校做出决定一起假就进行为期四天的家访。当时,连续几天的大雨 并没有阻止家访的脚步。每组三人,232 班班主任肖崛文老师等 3 人到花园镇马家村肖雪 的同学家做家访,肖同学父亲早逝,母亲瘫痪在床多年,由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