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高中地理教案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三维目的分析,重难点分析和打破方法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阻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方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材料或图表,推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打算生育政策。 4.培育学生良好的读图适应,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猎取知识的才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材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同时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材料和练习题说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考虑。 4.讲解人口增长方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的构成、转变进展深化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开展观。 2.进一步培育学生详细征询题详细分析、从开展的角度对待征询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打算生育根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方式的特点和转变的缘故。 3.培育学生良好的读图适应,提高学生从地图中猎取知识的才能。 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方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要素:消费劲水平的高低 决定要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兴隆国家与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4、人口的开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开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方式与相应人口征询题 人口增长人口征询题 历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方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 史 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方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 增长减缓阶段—— 人口增长缓慢 迹 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方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阻碍人口方式转变的要素:消费劲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方式尚未进入现代型?消费劲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教学后记: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阻碍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利用材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缘故。 3.培育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才能。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协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人口迁移是人类常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交融、经济的开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开展观。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缘故。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缘故。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人口迁移地图或动画 一、 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确实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5、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理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交融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开展,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效应 二、阻碍人口迁移的要素 1、主要要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要素、生态环境、政治要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要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要素。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要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宝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教学后记: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阻碍要素及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才能目的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要素。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照并进展小组辩论,沟通本人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和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 1、培育科学讨论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征询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对待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2、树立可持续开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适应,构成科学的人口观。 (1)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要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教学难点 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学预备】 示意图、文字材料 一、 环境承载力 1、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 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那么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开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最主要要素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在各要素中,科技开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根据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阻碍今后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