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张增丽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张增丽)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和综合性问题、现象、事 件等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指出要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 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说明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 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除了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 的综合上,还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 1、打破课堂的界限,实现语文与综合实践的整合。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应树立大语 文观的思想,把世界作为学生的教科书,特别重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世界、自然世界、社会世 界。所涉及的不仅是文本内容,更强调非文本内容的习得与感悟。自然风光、风土习俗、新闻 热点等均可以作为活动内容。 学科整合会带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果在教学中敢于把语文知识的丰富 内涵放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自主地探讨,自由的交流总结,那么学生的收获会 远远超乎课堂所获,远远超乎老师的想象。如口语交际《北京奥运会》,我启发学生确定了 “心系奥运”活动主题,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搜集奥运资料,交流奥运文化,设计奥运邮票, 编辑奥运小报。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过一个月的活动,学生展示了精彩纷呈的奥运小报, 设计了富有个性的奥运邮票,童心跟着奥运一起飞翔。 2、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实现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要基于学 生的需要、兴趣、直接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对活动倾注全 部的热情,活动的实施才能取好的效果。在语文教材中其实就有很多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学 生由课文内容产生了很多问题,但有的问题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于是, 由此所产生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也就诞生了。如我在教学《草虫的村落》时,学生都被这篇课 文吸引住了。学生一下子产生了很多有关于昆虫的问题,面对如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 以《神秘的昆虫》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自然就产生了。学生在课外书籍、网络中搜集到了很 多有关昆虫的知识,还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研究昆虫有这些本领的原因,以及人类 该怎样保护生态环境的想法。在学生在自主探索,设计《昆虫报》的过程中,获取了课文中没 有的知识,让学生走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让学生更快乐地接受了知识。 3、巧选实践形式,实现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在当前还没有统一的综合 实践活动教材的情况下,语文实践活动完全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占一席之地。教师利用 生活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挖掘素材,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沟通课 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 形式的选择应依据活动的内容,尊重学生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趣味性、体现实 践性。 ① 课本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深得学生喜欢,也适合学生表演。这 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如学习了《将相和》一 课,我让学生先把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小组分工合作表演,学生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 有的准备道具,真是寓学于乐。 ② 故事会。故事永远是学生的最爱。让学生讲哲理故事,悟人生哲理;让学生讲智慧故 事,做睿智之人;让学生讲历史故事,晓民族之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一文后,我组织学 生开展了“读三国故事”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拓宽了视野。 ③ 辩论会。辩论是一种锻炼口才的好形式。学生往往能在激烈的思辨中飞扬个性;在“唇 枪舌战”中锤炼语言。 ④ “五小活动”。即小记者、小发明、小设计、小导游、小考察活动。在高年级的“实践活 动”中,可让学生当小记者,学习采访;可叫学生搞小发明,写小论文;可鼓励学生当小导游, 介绍家乡巨变;可指导学生当小设计师,设计小报;可组织学生作小调查,调查周围环境…… 总之,综合实践课程和语文学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 的知识信息,发挥着系统教育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在课程整合方面不断探 索,积极努力,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学生一生的发展,发展的一生。 扩展阅读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个人总结 通识课程《播音与主持艺术》期末作业浅谈对播音员与主持人 职业的认识 作者姓名罗彬强(09141019)学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201*) 所在院系工学院电子系指导老师张增丽老师提交日期201*年 1 月一、职业发展的背景 在 80 年代以前,我国的广播电视中“出面”的传播者都是播音员,从事播音工作不仅业务 上要求高,政治上审查也很严格。要求播音员必须具备较好的嗓音先赋条件,还需要经过艰苦 的基本功训练,它十分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增加它的艺术感染力。当时能够符合要求, 达到这些标准的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根据 1985 年的统计,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中央、省(自 治区、市)、地(市)、县四级无线、有线广播电视台(站)现职播音专业人员(包含汉语普通话、 民族语、汉语方言、外国语)不到一万人(约 9500 多人)。其中中央三台(电台、电视台、国 际台)因为包括方言、民族语和外国语播音员所以人数较多,各地省(直辖市)、省辖市台人数 大多在 20 人以内,从组织管理机构上,只得要十几个人成立一个组(科),就足以应付全台的 播音工作了。因为播音只是广播电视最后一环的工作,即有声语言的再创造。从播音相对工作 时间来分析,仍嫌不饱满,因为每人每天录音播出的时间不过一两个小时。各台节目实行主持 人直播制以后,需要把“人”固定在栏目中,还主张节目主持人要参与采访和编辑活动,即使 不考虑后来增加的频率、频道(节目套数),以及节目数量,原有的那一二十人也不足以应付 这种节目大量增加的需要。各台纷纷解散播音部(组),除了少数几个人专职播新闻以外,大 多数播音员都分到了编辑部各节目组,从事“主持”工作。当然,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主持人节 目迅速扩张的需要,只能不断从社会上大量招聘,招聘的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再像以往 那样严格要求了,有的地方只要会说普通话,就可以应聘。于是在整个队伍扩张的过程中,难 免出现“鱼目混珠、泥沙惧下”的情况。据统计,到 201*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参加播音主持职 称评聘的有 16000 人,而实际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的人员,就有五六万人(包括纳入其他专业 职称系列的)。其中参加过系统专业学习的只有1126 人(短期进修的不包括在内)。目前,在 省(市)级台(包括各频率、频道)的主持人,一般都超过百人以上,增长近十倍。有些台还长 年大批聘用编外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数量庞大。 二、职业的要求 播音员与主持人是在话筒前或镜头前进行播音创作,作为电台节目群体的代表,“出声露 面”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新闻工作者。他们是党的宣传员,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他们必须具 备所有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思想觉悟、理论功底、政策观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