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助贫困学生的意义
资助贫困学生的意义 企业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意义 积极资助高校贫困大学生一方面对贫困生来说缓解了经济困难, 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资助贫困大学生体现了企业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立足社会、 服务社会、 回报社会已成为许多知名企业的经营理念, 企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 热心支持公益事业, 支持国家教育事业, 正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体现企业热心教育、关心社会的高度责任 感。通过资助贫困大学生,使企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 良好的社会价值。 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 通过让贫困生在本企业勤工俭学,可以直接地考察、了解学生的 工作能力、个性特征,既为他们提供了工作锻炼的机会,又为企业选 拔人才提供了一条捷径。企业还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吸引更多 人才毕业后为企业做出贡献。 树立了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 企业的社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具体印象。任何 一个优秀的企业,无不重视企业在公众中的社会形象。通过资助贫困 大学生向社会树立了企业支教重教、回报社会的良好形象,扩大了企 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如何资助高校贫困生 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励基金。 奖励基金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直接在经济上帮助大学生的一种 资助形式。专项奖励基金方便、直接,具有固定性和连续性,是贫困 生获取经济扶助的重要渠道。例如,在浙江省团委实施的“浙江省大 学生助学计划”中,企业捐资 5000 万元,设立“浙江省大学生资助基 金” ,基金增值部分用于资助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 根据目前的基金规模, 每年可以资助 1000 名以上大学生。 许多知名企 业都在高校中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如在上海有宝钢奖学金、索尼奖 学金和 “民营企业帮困奖学金” , 湖南设有 “创远集团 50 万元助学金” , 河南有中泰集团“助学成才”特别援助金。还有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 金会和中国百胜餐饮集团联合设立的 “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 , 该基金 自 2002 年 9 月实施以来,共资助贫困大学生 320 人次,资助金额为 160 万元人民币。 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如前所述,勤工助学市场狭小是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存在的 不足之一,目前勤工助学岗位主要限于校内,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贫困 1 生的需求,而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有的工资过低,如某私营企业, 要求大学生每天早晨 7 点上班, 干到夜里 11 点, 工资只有每天 20 元。 有的雇主心怀不轨,调戏甚至强奸贫困女生。出于安全、风险的考虑, 许多贫困生对校外勤工助学机会望而却步。 企业如能加强与校方联系, 提供本企业的一些工作机会给贫困生,既可以降低本企业劳动成本, 又可以使贫困生找到勤工助学岗位。 积极帮助录用的贫困大学生尽早完成还贷任务。 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的一种优惠政策。这种借款 是无息或低息的,还款方式采取学生毕业后若干年内分期返还。按时 还款是保证贷学金制度长期运作的关键。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贫困生 在如期还贷方面做得不够好, 究其原因, 有的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 有的是由于工作初期收入不高,经济压力过大。如果企业能配合银行 制定措施,如为贫困生先行垫付偿还借款、督促本企业录用的贫困大 学生及时还贷,在间接上也是对贫困的一种支持。 对本企业下岗职工、 贫困职工有子女就读大学的, 给予经济补助、 工作照顾。 目前,高校贫困生来源复杂、分布呈现多样性,既有老少边穷的 农村地区,也有城市下岗、贫困家庭子女。近年来,因父母一方或双 方下岗,家庭收入急剧下降,城市贫困生逐年增加, 2002 年末,仅国 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人数就有 410 万人。因此,企业一方面 应积极向社会上的贫困大学生给予捐助,同时对本企业的困难职工更 应多加照顾,有子女就读大学的困难职工,一般都已步入中年,知识 老化、身体状况下降,再就业竞争能力弱,家庭负担沉重,在面临企 业倒闭或改制时,常常面临下岗失业的威胁。企业应关注这部分职工 的家庭生活,如尽量避免夫妻双方同时下岗,对家庭困难者给予子女 教育补贴和奖励。这在间接上也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一种形式。 企业在资助贫困大学生中应完善的措施 企业资助贫困大学生应注意维护贫困生的自尊。 贫困大学生年纪轻、自尊心很强。在现实社会文化环境下,贫寒 并不被一般人视为荣耀,家境贫寒是贫困生最大的隐私和痛处,对于 他们来说,接受捐赠无疑是一次极其艰难的心灵考验。有的资助活动 中,过分渲染贫困生的家庭窘境、家庭隐私,使一些学生虽然物质上 得到了资助,但精神上却遭受了挫伤,感到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自 尊心,从而加重了自卑心理。因此,企业在资助贫困生时应考虑方式 方法,比如,将无偿资助改为分期借贷,在电视报道中,不突出学生 的个人资料和隐私,即使需要报道时,也应征得学生的同意认可。 企业资助贫困大学生要将经济扶助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如前所述,无偿性的资助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依赖和行动上的 2 惰性,对有的学生而言,还感到是一种施舍。因此,企业可以考虑改 变无偿资助,将经济扶助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企校交流, 采取经济资助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相结合的形式资助在校品学兼优 的贫困生,由企业为在校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大学生在实习 期或寒暑假在实践中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借此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在创造价值中实现自强。使得资助过程转变为培养的过程,即在帮助 贫困生方面由简单的捐助变为培养能力与资助相结合 ;使资助的过程 变为创造价值实现自强的过程,使单一的打工行为转变为全面的学习 过程,从而让企业文化走入校园,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融入企业。 企业捐助不应仅仅关注名牌、重点高校。 目前,企业捐助分配很不平衡,由于捐助者希望扩大社会影响, 有意无意地倾向于捐助名牌院校,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企业捐助相 对饱和,而农、林、地、矿等知名度低的高校则很少得到企业的青睐。 实际上,贫困生分布于各类高校中。 据 2003 年统计,全国各高校经济 困难学生平均比例为 20%,其中特困生的比例为 8%,农、林、师范类 高校贫困生的比例超过 30%,特困生比例已超过 15%。因此,应建立更 加公平和规范社会资金的分配机制,企业应把更多的目光转向急需资 助的学校和学生身上,真正发挥扶贫济困的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