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元月调考模拟检测卷(一)
武汉市2020—2021学年度(上)九年级语文元月调考模拟检测卷(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 2003 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古人认为,“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这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种乐器,也是 的工具。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个性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D.个性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突出特点的5G,正在走入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B.为了获得更快的传输速率,5G 在基站设备、优化调试等多个方面,需要投入比4G多得多的资金。 C.随着5G 对网络的要求日益严苛,苹果公司不断发挥自身在无线领域的技术专长,优化解决方案。 D.伴着 5G 技术的普及和诞生,用智能终端分享3D电影、游戏以及超高画质节目的时代正扑面而来。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相比以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最明显变化是什么?电子化。全面推行电子化采集方式,首次开发自主填报小程序,首次探索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进行比对核查,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B. 2019 年,中国正式进入 5G 商用元年,9 月 10 日,中国华为公司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国际电信联盟 2019 年世界电信展”上发布《5G 应用立场白皮书》, 同时展望了 5G 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 C.人口普查依靠人,也为了人。此次普查,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例如,如何保证普查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该问题备受瞩目。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被强调、强调、再强调。 D.此次“大国点名”各项准备扎实细致,宣传动员有力有效。经过抗疫大考的 各地各部门闻令而动,求精、求细、求实,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相关 工作,展现着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 题。 品 味 蒋勋 ①“美”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机会很多。觉得一个人很美,一片风景很美,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乐曲,心里感动,也都可能说“很美”。 ②《说文解字》从字源上批注“美”,把“美”上下拆开,解释成“羊大为美”。 ③近代研究美学的学者,有人认为“羊大为美”,指的是人类最初吃羊肉的快乐。“美”这个字,因此应该起源于味觉。 ④这一派学者的理论,到目前为止,并未获得美学界一致的认同。一般人也认为,目前我们用到“美”这个字,还是有比较多的精神心灵的内涵的。觉得一个人很美,觉得一片风景很美,欣赏绘画,聆听音乐,心情上愉悦丰富的感觉,似乎与吃羊肉的快乐有所不同。 ⑤“美”这个字,由“羊大”二字合成,是否与吃羊肉有关,在美学领域还有争议。我们凝视一个人,觉得这个人很美,她的一颦一笑,都变成牵挂,有时对方并不知道,只是自己私下欣赏,心里也满足喜悦。面对一片夕阳,看到西边天上刹那间色彩灿烂的变化,我们看到的仿佛不只是风景,也同时看到了所有生命完成自己时的庄严。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满山花朵的绽放,忍不住欢欣鼓舞,想放怀尽情大叫几声。偶然在宁静的夏夜海滨,一抬头看到满天繁星,心中忽然好像被许多喜悦惊讶充满,竟然可以热泪盈眶。许多生命中的美,并不是物质,没有实际利益,但是,情动于中,留在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却。 ⑥吃羊肉,当然有快乐,不只吃饱肚子,也在口腔间留有许多滋味。但是, “吃羊肉”的滋味,毕竟与许许多多内心深处极其复杂的心灵变化有所不同。近代美学因此更精细地分别,把口腔上官能的快乐称为“快感”,心灵上丰富的满足才构成“美感”。 ⑦孟子说:“充实之谓美。”的确, “美”使生命充实了起来。 ⑧一个人,如果在饥饿的时候,吃一顿羊肉,无疑是非常大的快乐。空空的胃,被食物充满,一定也是“充实”的满足。但是太过饥饿的时候,狼吞虎咽,甚至饥不择食,就只有感官上的充实,恐怕连口腔上的滋味都品尝不出。 ⑨“品尝”,因此并不等于“吃饭”。 ⑩物质缺乏,太过饥饿的社会,人如同动物,只满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吃到饱”其实无可厚非。但是,人类在脱离饥饿阶段之后,一直停留在“吃到饱”的满足,口腔中所有复杂的味觉潜能都无法开发。吃得粗糙野蛮,品尝不出酸甜苦辣咸的丰富变化,也就品尝不出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 ⑪西方人讲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常常用到“taste”(品评……味道)这个词。中国从东汉以后,特别重视“品”;欣赏诗的书叫“诗品”,欣赏画的书叫“画品”,评论人物言行举止性情,叫做“人品”。“品”,也就是“品味”。“品味”两个字都与“口”有关,但已不是用来“吃到饱”的“口”了。 ⑫“品”如果不是一个口,而是三个口,一定是口腔的味觉有了不同层次的需求。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还是要有比“吃到饱”多一点的精神心灵上的满足吧。 ⑬一个人没有“品味”,即便财大气粗,仍然是精神上的穷人。一个社会没有“品味”,物质越富有,精神越是困窘空虚。 (选自《此时众生》,有删改。) 4.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支撑“‘品尝’,因此并不等于‘吃饭’”这一论断的一项是( ) A.吃羊肉在口腔中获得的快乐与欣赏许多生命中非物质、没有实际利益的美带给人的满足喜悦是不同的。 B.吃羊肉充其量也只是饱肚子而已,绝不可能给人带来内心深处极其复杂的心灵变化,让人获得“美感”。 C.吃羊肉的“快感”无法像使心灵充实起来的“美”那样令人情动于中,留在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却。 D.在极度饥饿的时候,狼吞虎咽地吃羊肉,就只能获得感官上的充实,口腔有 可能品尝不出羊肉的滋味。 5.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人类在物质匮乏的社会中,只求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吃到饱”,是情有可原的。 B.人类在脱离饥饿阶段之后,满足于“吃到饱”而不追求“吃到好”,是难有进步的。 C.人类在“吃到饱”基础上,才能品尝出味道的丰富变化,品尝出丰富的人生况味。 D.一个人吃得考究文明,就意味着这个人的生活质量高,生活品位高,生命品味高。 6.对本文写作意图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日常生活中,可用“美”来描述的对象很多,用到“美”字的机会很多。 B.更正《说文解字》之中“美”起源于味觉,系人类最初吃羊肉的快乐的说法。 C.摆出一般人普遍认可“美”的内涵应该是精神上、心灵上的愉悦丰富的观点。 D.指出不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应只满足于物质的追求,更应该有精神的追求。 三、(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