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药理学基础第一章药理学基础 1.1.何谓疾病?其含义有哪些?何谓疾病?其含义有哪些? 答: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引起生命活动障碍,导致畜禽经 济价值降低。 2.2.各种外因的致病特点有哪些?各种外因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答:分为生物性病因、化学性病因、物理性病因、机械性病因、营养性病因五类 (1)生物性病因 :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 。 致病特点是:A 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B 具有比较严格的传染途径、侵入门户和作用 部位——选择作用;C 是否发病取决于病因和机体抵抗力强弱;D 具有传染性; (2)化学性病因及其致病特点 化学性病因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毒剂、毒草等。 致病特点有:A 有短暂的潜伏期;B 对机体的毒害作用有一定的选择作用;C 是否发病取决于病 因性质、剂量、结构、作用部位和机体状态;D 能损伤机体,也能被机体中和、解毒和排出 (3)机械性病因及其致病特点 机械性病因包括一切外力因素引起的跌打损伤. 致病特点有: A 对组织不具选择性 ;B 无潜伏期及前驱期或很短;C 只引起疾病,不参与 疾病的发展;D 致病程度不受机体影响;E 转归方式常为病理状态。 (4)物理性病因及致病特点 物理性病因包括高温、低温、电流和放射线等 致病特点是:需要达到一定强度或作用较长时间才能引起发病。 (5)营养性病因 营养性病因主要是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供应不平衡,包括营养供给过剩和营养供给不足。其致 病特点是发病缓慢,最初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典型症状时已到中后期。 3.3.以感冒为例,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感冒为例,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风寒外邪入侵健康动物,上呼吸道黏膜发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黏膜发炎,炎性产物被吸收,体温升高→吞噬 细胞机能增强 ,清除上呼吸道微生物,黏膜炎症减退,黏膜损伤修复,感冒消退,康复。 另一方面,上呼吸道黏膜发炎黏膜充血 肿胀,分泌增多,感觉过敏,流鼻涕,喷鼻,咳嗽,清除上呼吸道微生 物,黏膜炎症减退,黏膜损伤修复,感冒消退,康复 。 相反,发炎后,黏膜炎症继续发展 ,机体抵抗性进一步降低,支气管炎,肺炎 ,最后恶化。 4.4.什么叫做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再生、代偿、修复、机化和创伤愈合?什么叫做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再生、代偿、修复、机化和创伤愈合? 答:潜伏期(隐蔽期):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到出现最初症状为止,这一阶段称为潜伏期。长短不一,取决于 机体防御能力的强弱。 前驱期:从出现最初症状开始,到主要症状出现为止。这一阶段称为前驱期。此阶段各种疾病的表现 都比较相似,诊断价值不大,但某些疾病(如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等)此时的某些症状可为 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临床明显期:疾病的典型症状全部出现的时期。此期症状可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各种疾病的明显期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再生:机体细胞或部分组织死亡消失后,由其残留部分生长出新的组织、细胞,以恢复原来的组织结构和机能 的现象叫再生。 代偿:在疾病过程中,一些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受到破坏和机能发生障碍时,体内另一些组织器官加 强机能,以适应新的条件的现象。代偿过程中,机体某些组织器官的细胞体积增大或数量增多 而使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叫肥大。其中数量增多叫增生。 修复:机体以各种方式对受损的组织进行补偿性生长,以使这些组织得以愈合或恢复原来的机能,使 死亡的细胞由新生的细胞来补充的过程叫修复。 机化:由结缔组织来包围或取代病理产物及异物的过程。 创伤愈合:由损伤周围的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叫创伤愈合。是在清理和再生的基础上进行的。 5.5.机体恢复健康的过程有哪些机体恢复健康的过程有哪些? ? 答:1)、终止致病因素的作用; 2)、阻断恶性循环; 3)、充分动员体内的防御适应和代偿机能; 4)、修复受损伤处的形态和机能。 1.1.充血和淤血的外观比较有哪些不同充血和淤血的外观比较有哪些不同? ? 答: 充血 淤血 颜色 鲜红 暗红或蓝紫色 表温 升高 降低 机能 加强 减退 体积 稍增大 肿大 2.2.槟榔肝是怎样形成的槟榔肝是怎样形成的? ? 答:肝淤血后体积稍增大,包膜紧张,重量增加,边缘钝圆,颜色呈暗红色。切面有较多暗红色血液流出。肝小叶 中央淤血较重,呈紫红色,肝小叶周边淤血较轻,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呈灰黄色,诸多肝小叶的淤血区和脂 变区相间,使切面构成红黄相间的槟榔样花纹,称为槟榔肝。 3.3.贫血的概念是怎样的贫血的概念是怎样的? ?可分为哪几种可分为哪几种? ? 答:答:贫血: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液总量减少,均称为贫血。 贫血可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造血障碍性贫血三类三类。 4.4.什么叫血肿、积血、血栓形成、梗死、萎缩、变性、结石形成?什么叫血肿、积血、血栓形成、梗死、萎缩、变性、结石形成? 答:答:血肿:小血管破裂时,如果流出的血液蓄积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压挤周围组织,形成肿块,称为血 肿。 积血:血液蓄积在天然解剖腔内。如腹腔积血、胸腔积血、子宫积血等。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发生凝固或凝集的过程叫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叫血栓。 梗死:某一器官的动脉枝,因被栓子栓塞或发生痉挛,使其所支配的组织急剧缺血而形成的局限性坏 死,称为梗死。 萎缩:已经发育到正常大小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发生物质代谢障碍,使分解代谢超过了合 成代谢,而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的现象叫萎缩。 变性:机体在发生物质代谢障碍的情况下,细胞或组织发生理化性质改变,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的现 象称为变性 结石形成:在组织、器官的排泄管或分泌管及囊腔内,有机成分和无机盐类由溶解状态变为石样固体物的过程 称为结石形成。形成的石样固体物称为结石。 5.5.为什么发生在大脑和心脏的梗死会危及动物生命?为什么发生在大脑和心脏的梗死会危及动物生命? 答:大脑和心脏血管分叉多,栓塞的机会高些,关键是这些部位都是敏感的功能中枢区域,栓塞会有明显的症状, 有时会危及生命,而四肢也会栓塞,但是这些部位的栓塞,没有明显症状,血液会旁路通行,不大会造成灾难性后 果,所以人们不易发觉而已 6 6.当血流速度和血量发生改变时,局部会出现哪些病理变化?.当血流速度和血量发生改变时,局部会出现哪些病理变化? 答:有三种,缺血、充血、贫血。 缺血:局部缺血的组织因失去血液而多呈现该组织原有的色彩,如肺呈灰白色,肝呈褐色,皮肤与粘膜呈苍白色; 贫血组织体积缩小,被摸皱缩,血管收缩而肉眼不易见;体表缺血可感到皮温低而发凉。 充血:动脉充血,充血器官组织色泽鲜红,温度升高,机能加强,体积稍肿大。 静脉充血,也叫瘀血,组织器官呈暗红色,体积肿大,机能减退,表温降低。 贫血:体力活动后感到心悸、气促、食欲不振、皮肤粘膜苍白 7 7.当血液性状发生改变时,局部会出现哪些病理变化?.当血液性状发生改变时,局部会出现哪些病理变化? 答:分为血栓、栓塞、梗死。 血栓: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 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变慢和血流产生漩涡,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