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题材分类教学
1 古典诗歌赏析 《唐诗宋词选读》题材分类教学 学习目标: 1、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基础。 2、通过分析鉴赏,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主题。 重点难点: 1、运用一定的方法,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主题。 (重点)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难点) 学习方法设计: 1、朗读吟诵。通过吟诵感受诗歌,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发挥创造性想象,再现诗歌的情境。 3、情感领悟。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情感,把 握诗歌的主题。 学习时数:七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的几种常见的题材。 2、鉴赏归纳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学习步骤: 一、课前预习 1、依据题材的不同,给唐诗分类。 2、从教材中找出几首山水田园诗,试着分析它们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 1、依据题材的不同,诗歌可以划分哪几种常见的类型? 山水田园诗、送别惜别诗、军旅边塞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和思乡怀远诗等等。 2、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 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 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 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三、学法指导 鉴赏这类诗歌,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景物中所寄托 的情感,抓住景与情、物与志的“契合点”。 四、诵读,初步感知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 新雨/ 后,天气/ 晚来/ 秋。 明月/ 松间/ 照,清泉/ 石上/ 流。 竹喧/ 归/ 浣女,莲动/ 下/ 渔舟。 随意/ 春芳/ 歇,王孙/ 自/ 可留。 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 诗题中“山居” 、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2 “山居” :山中的居所。 “秋暝” :秋天的傍晚。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五、课堂讨论 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美在哪里? 诗句中蕴含了哪几组对比? 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相对、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 特点:幽清、明净。 2、为何先写“竹喧”再写“归浣女” ,先写“莲动”再写“下渔舟”? 景是 和谐的。 3、那么写人的活动又如何呢? 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景、人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 山村 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清新、宁静 。 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 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 4 、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王维追 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六、拓展探究 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画面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分析:A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 盎然的春意。B 、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 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 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 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C 、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七、学习小结: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有哪些?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 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八、当堂练习 阅读鉴赏,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 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九、预习作业 找出教材中的惜别送别诗,选一两首试着分析它们的主题。 3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送魏万之京》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等了解惜别送别题材诗歌的 特点,读懂诗歌,学会鉴赏。 2、鉴赏归纳惜别送别诗歌的主题。 学习内容: 一、检查预习 二、送别惜别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 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 ,或留 给居者(留别) 。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 人口的名篇佳作。 三、学法指导 鉴赏此类诗歌首先需掌握诗歌的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 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其次,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如: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 “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 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 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 情别绪的意象。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 南浦,伤如之何” 。寒蝉、船(舟) 、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 离别有关的意象。 四、诵读,初步感知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 的声音。 找出诗中分别写“夜” 、 “别” 、 “时间” 、 “空间”的语句。 五、课堂讨论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 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微霜” “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 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 虚度大好时光。 六、拓展探究 4 阅读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 ,回答问题。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 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有人怎样的神情? 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青烟。 2 、说说颈联中“隐” “没”的表达效果。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荫遮蔽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 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七、学习小结 送别惜别诗的主题有哪些?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