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读书心得(5篇)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5 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 写写读书心得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心得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家整理的《发现孩子》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 1 我有幸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作为双重角色——教师、妈 妈的我受益匪浅。 对孩子,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细心地发现和培养 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他 们能够成为一个人、一个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个女孩,很有才 气,只是有些胆小、不自信,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读课文时,声音极小, 说话就脸红。为了让她有信心,根据她爱唱歌的特点,在一天上午, 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唱歌,能表演给大家看吗?”她腼腆地 看着我,不表态。我用充满信任的语气对她说:“你的声音最好听了, 我们都很想听呢。”她点点头。放学的时候,我请她上台来,她声音 虽然还是小,脸红红的,但她认真地去唱歌,我借机表扬了她,并让 同学们为她鼓掌,从此她变得大胆自信多了。 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作者总结的“精神上的力量”,不仅仅指你 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 何率先垂范,给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作为老 师,因为你就是学生的一本教科书,你的形象始终给孩子提供着最贴 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为和精神情绪,以及你的人格品质,这些 都构成了一种丰厚的精神内容,会不知不觉地成为无处不在的暗示教 育,成为孩子的课本,孩子们时时刻刻在阅读着我们,当他们越长越 大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参照能力就越强,所以孩子时刻注视着我们, 你是什么,要比你说什么更有力量。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意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孩子的成长是谁也无法代替的,我们要想办法激活孩子的内因,张扬 其个性,促使其发展。因为所有的教育资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 关注孩子的成长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语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 境的熏陶,心灵之间的交流,弹钢琴般的点拨,使孩子健康成长,使 教育行之有效。老师们,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秘密,那么最终, 每个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 2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可为什么蒙台梭利提出了 100 多年前 的教育法仍经久不衰,风靡世界呢?她的教育思想又究竟又怎样独特的 魅力呢? 再次翻开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又有了新的体会。蒙台梭利 关注儿童、欣赏儿童、培养儿童,首创“儿童之家”,系统进行教育 实验,不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教育家”。她认为“天性的全部秘 密就在于孩子的心灵”。在本书中,她努力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 新方法。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传授了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 情的方法。 智力有缺陷的孩子,通过蒙台梭利系统的的教育实验,产生了惊 人的变化,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教育效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而 今,我们的学校教育对象大多是正常孩子,那么他们的发展水平是不 是应当远远超出他们呢?可实际情况呢,制度与应试的枷锁、个性与情 感的忽视、实践与创新的缺失、重认知轻情感、重精英轻大众……现实 问题深深困扰着我们,我们的教育应该怎样达到最优化? 班级授课制下,几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里的四五十个孩子的教育 教学,要求孩子们遵守相同的制度,学习相同的课程,接受相同的测 试。这些孩子有的乖巧懂事,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调皮顽劣,可谓是 个性迥异。在相同教学模式下的每个班级里,每个老师也都可以毫不 犹豫地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后进学生名单,然后从各个侧面剖析其种 种行为和表现,以及给教师留下的深刻印象。仍记得刚刚工作的几年, 为了让孩子服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我常常会利用老师的“权 利”,重复着“我是为你好”的论调,对屡次犯错的小朋友,时而苦 口婆心式的说教,时而狂风骤雨式的批评,力求去主宰孩子的外在行 为,目的就是希望看到他们表现得守纪律,但效果却不明显。自己筋 疲力尽,孩子却依旧老调重弹。一次,老师不在,孩子们表现出来的 自由散漫让我大为吃惊。和两个男孩交流,终于弄清了为什么老师在 时他们会温文尔雅,老师不在时就会“大闹天宫”的原因。他们认为, 要守纪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不守纪律老师要批评的。”看来,一味 要求孩子遵守规定,而不去了解孩子的心灵,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发 展,还会失去与孩子交流亲近的机会。这,一定不是我们教育者希望 看到的情形。 我们必须改变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良好行为 表现的最终目的,是因为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或希望奖 励才去做。我们更应该努力探索智慧的艺术的教育方式。当孩子言行 出现偏颇时,观察、理解、引导和帮助他们,而不是再以建议、劝告、 命令和质疑等方式横加干涉。 蒙台梭利认为,真正的教育目的就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所以,我们必须从长远考虑,转变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由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孩子情感、品行发展,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基, 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准备。而不是只看到眼前,只关注学习效果和外 在表现。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尊重与平等的方式,像引导成人那样, 尽力通过内在指引来征服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他 们的需要,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比如,低年级孩子情绪变化大,老 师可以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无微不至的关爱中,再加上艺术化的教育方 式,力求达到教育的最优化。“亲其师,信其道”,当孩子认为老师 很在意自己的时候,他们的行为上会更加努力。爱和教育是孩子成长 必要的“养料”。 蒙台梭利还认为“如果身体上的关怀能令一个孩子享受到身体健 康带来的快乐,那么智慧和道德上的关怀就能将其引领到更高层面上 的精神快乐。”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但要像亲人一样关心孩子身体的 健康,更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世界。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 需要,认同他们的脆弱和不完善。同时,教育者应当担负起教育孩子 的责任,不断探索引领孩子智慧成长和道德养成的策略。精心设计各 种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活动中矫正他们的各种不良习 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信只要我们教育者善于去发现孩子们的“秘密”,那么最终, 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 3 《发现孩子》这本书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让我知道了更多 了解孩子、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方法。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每个孩子 都有去观察、对外界做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 处的需要。这本书让我了解更多的儿童特性,懂得怎样更好的激发孩 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努力地去学习,下面摘 录一些让我受益的观念。 “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 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保证孩子 的安全,建立一个保护孩子的环境很重要。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 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孩子 并不是任性,只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 有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的模仿力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 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蒙台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成人在指导 孩子时,总会把自己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