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
1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绝热节流 P33:由于气体通过节流阀等节流阻元件时,其压力显著下降,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和外界进行热交换,可近似按解热处 理,这一过程称为绝热节流效应 2.焦-汤效应 P33:气体在节流中发生的温度变化叫做焦-汤效应 3.微分节流效应 P33:根据气体节流前后比焓值相等这一特征,令αh = (∂T ∂p)h 其中的αh叫做微分节流效应 4.转化温度 P35:在一定压力下,气体具有的使微分节流效应等于0 的温度 5.等温节流效应 P36:是等温压缩和节流这两个过程的综合 6.微分等熵效应 P38:表示等熵过程中温度随压力的变化,定义为 αs = (∂T ∂p)s 8.性能系数 P63:循环中收益能数值与补偿能数值之比 9.循环效率 P64:或称热力完善度,指一个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和相同低温热源、高温热汇温度下的可逆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之比 10.单位制冷量 P71:表示 1Kg 制冷剂完成循环时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11.单位冷凝热负荷 P71:表示 1Kg 制冷剂完成循环时向高温热汇所排放的热量 12.理论输气量 P71:压缩机按理论循环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给的(按进口处吸气状态换算)的气体容积 13.有用过热 P77: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了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4.无用过热 P77:制冷剂吸收环境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5.输气系数 P83:又称容积效率,为实际输气量和理论输气量的比值 16.共沸混合物 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以一个特定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的混合物 17.非共沸混合物 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不论混合比例,都不会有相同的沸点的混合物 18.分馏 P104:混合物因易挥发组分优先蒸发或不易挥发组分优先冷凝而引起的成分改变 19.复叠温度 P132:上一子系统的蒸发温度或下一子系统的冷凝温度 20.复叠温差 P132:蒸发 / 冷凝器的传热温差 21.发生过程 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低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气相 22.吸收过程 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高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溶液 23.循环倍率 P173: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表示发生器产生1Kg 水蒸气需要的溴化锂稀溶液的循环量a = Wr Wr−Wa 24.放气范围 P173:Wr - Wa 称为放气范围,即溴化锂浓溶液质量分数 -溴化锂稀溶液质量分数 25.发生不足 P173:发生终了浓溶液的溴化锂质量分数 Wr’小于理想情况下溴化锂质量分数Wr 26.吸收不足 P173:吸收终了稀溶液的溴化锂质量分数 Wa’高于理想情况下溴化锂质量分数Wa 27.喷淋密度 P176: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喷淋量,单位为 kg/m2•s 28.直接冷却 P314:用制冷剂为冷源直接与被冷却对象进行热交换 29.间接冷却 P314:利用冷却后的载冷剂或蓄冷剂作为冷源,使被冷却的对象进行冷却 30.气体水合物 P331:当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作用时,造成水高于其冰点温度下的结冰现象,所形成的固体 31.低温工质 P336:在深冷技术中用于制冷循环或液化循环的工质 32.液化系数 P351:加工 1Kg 气体所获得的液体量 33.跑冷损失 P354:环境介质传热给低温设备引起的冷量损失 34.分凝 P399:根据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冷凝温度的不同,将混合物冷凝到不同的温度使各组分分离 35.精馏 P403:将溶液部分气化或混合气体部分冷凝反复进行,逐步达到所需要纯度的分离气体方式 二、填空题: 1.按照获取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 120 )K 以上为普冷;( 120~0.3 )K 为深冷或称低温;( 0.3 )K 以下为极低温。P1 2.固态的 CO2又称为( 干冰 )。CO2的三相点温度为( -56.6 )℃,三相点压力为( 0.52 )MPa;临界点温度为( 31 )℃。P12\P137 3.气体绝热节流的两大主要特征是:①( 等焓 );②( 熵增 )。P33 4.微分节流效应等于零的温度称为转化温度,转化温度又可分为( 上转化温度 )和( 下转化温度 )。气体的( 临界温度 )越低,其转化 温度也越低。P35 5.卡诺制冷循环是由两个( 等温 )过程和两个( 等熵 )过程组成。P65 6.劳伦茨制冷循环是由两个( 变温 )过程和两个( 等熵 )过程组成。P66 2 7.用单位体积( 1m3 )制冷剂来计量循环性能指标时,通常是以压缩机的( 吸入 )状态为基准的。P70 8.制冷机的性能主要用制冷机的 ( 制冷量 )、压缩机消耗的( 功率 )和制冷机的( 性能系数 cop )反映。P71 9.制冷剂按组成分类,有( 单一制冷剂 )和( 混合制冷剂 );按化学类别分类,有( 无机物 )、( 氟利昂 )和( 碳氢化合物 )三类;按 物质来源分类,有( 天然制冷剂 )和( 人工制冷剂 )。P93 10.对于绝大多数制冷剂来说,其临界温度Tc与标准蒸发温度 Ts之间存在着( Tc/Ts=0.6 )的关系。P98 11.对于制冷剂来说,重点考察对环境影响的指数为 ( 臭氧衰减指数 ODP )和( 温室影响指数 GWP )。P98-99 12.常用的天然制冷剂主要有( 水 )、( 氦 )、( 氮 )、( 二氧化碳 )、( 氨 )等。P109 13.对于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来说,进入高压级压缩机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大于)进入低压级压缩机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P118 14.生成溶液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 两种液体混合 )、( 固体溶解于液体 )和( 气体溶解于液体 )。P145 15.吉布斯定律的表达式为(ᵀᵁ = ᵀᵁ − ᵀᵂ + ᵽ)。P149 16.热能驱动的可逆制冷机性能系数的数学表达式是(ᵀᵀᵀᵂᵁᵃ = ᵁᵂ−ᵁᵁ ᵁᵂ ∙ ᵁᵁ ᵁᵁ−ᵁᵁ)。P160 17.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系统中,( 水 )为制冷剂,( 溴化锂 )为吸收剂;在氨吸收式制冷机系统中,( 氨 )为制冷剂,( 水 )为吸 收剂。P164\214 18.通常将( 载冷剂 )和( 蓄冷剂 )称为第二制冷剂。P314 19.就载体蓄冷方式而言,可以分为( 显热蓄冷 )和( 潜热蓄冷 )两大类;就空调蓄冷方式而言,通常有( 水蓄冷 )和( 冰蓄冷 )两大 类。P322-323 20.在深冷技术中常见的低温工质主要有( 氧 )、( 氮 )、( 空气 )、( 氦 )、( 氩 )、( 甲烷 )等。P336-337 21.空气的主要组分是( 氧 )、( 氮 )、( 二氧化碳 )和( 氩 ),还有微量的稀有气体及碳氢化合物等。 P338 22.液氧的标准蒸发温度为( 90.188 )K;液氩的标准蒸发温度为( 87.29 )K;液氮的标准蒸发温度为( 73.66 )K。P336 23.氦(4He)的标准沸点为( 4.224 )K;HeⅡ具有其他液体所没有的超( 流动 )性。氦主要是从( 天然气 )中提取。P343-344 24.气体液化循环的主要目的是获取( 液化气体 ),它是( 开式 )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