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教案》全
《农业经济学》教 案 授课时间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4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农业的概念、特征、地位和作用 2.掌握中国“三农”现状 3.理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了解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中国三农现状的原因 3.农业经济的潜力 4.农业经济学学的产生与发展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随着户籍制度放松、市场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改变,现在农民户籍的价值 2.新生代农民与旧时代农民 课后小结: 下节课预习重点: 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 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农业经济政策 参考文献: 李秉龙 薛兴利 《农业经济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1 月第 2 版 朱道华 《农业经济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第 1 页 课时 分配 教 学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5m 25m 15m 7m 第一章 绪论 一、农业的定义 1.广义概念 农、林、牧、副、渔 2.狭义概念 农业种植业,占份额最大 二、农业的作用与地位 (1)产品贡献(食品、工业原料) (2)要素贡献(劳动力,资本,土地) (3)市场贡献(农产品市场) (4)外汇贡献(赚取外汇)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 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 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三、中国的“三农”问题 “农民”、“农业”、“农村” 2000 年 8 月 24 日,《南方周末》发表湖北省监利县 一个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国务院领导朱镕基的一封信称: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 介绍、引言 理论讲授 图标举例 提问学生 图形展示 第 2 页 课时 分配 教 学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7m 5m 30m 1.中国农民生产生活简介 (1)城乡收入居民差距大 (2)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大 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 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 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 (3)原因:农民的三个阶段 一、解放前——农民流血 •谁赢得农民谁就赢得胜利——毛泽东 •二、1949-1978 年——农民流汗 •把权利下放给农民就是最大的民主——邓小平 •三、1978 年之后——农民流泪 • 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 江泽民 •猕猴桃亩产 小麦(山西) 玉米(山西) 产量(斤) 600 700 单价(元/斤) 1.12 1.14 总收入 A 672 798 生产成本 B 600 340 其中:种子 、化肥、380 200 机械租赁 120 110 其他(灌溉等) 100 30 净收益 A-B 72 458 种粮亩年收入 530(元) 讲授 讲授 结合实际 第 3 页 课时 分配 教 学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7m 5m 6.中国农村土地细碎化, 农场平均用地小, 现代化发展 受阻。 农业经营零散化,且农户的兼业率达到 70%以上,规模化、机 械化进程缓慢 小规模和分散的农户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对接时的功能性缺 陷,买难与卖难交替出现 7.中国农业劳动力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386061”留守部队生产能力有限。 三、经济学意义与阐述 1.经济学的一些启示 2.经济学的一些原则: (1)贸易可以增进福利 (2)市场会走向均衡 (3)为了实现社会目标,资源应当尽可能地有效利用和配置 (4)市场通常会实现有效状态 (4)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率时,政府干预能增进社会福利 四、农业经济学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 中国 13.28 亿人口,农村户籍人口 54.32%,从事农业人口 39.6%。 中国每二个人中有一人是农民 中国每三个人中有一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 年 69 亿人口) 世界每五个人中有一个是中国人 世界每十个人中有一人是中国农民 讲授 讲授 结合实际 第 4 页 课时 分配 教 学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7m 5m 恩格尔系数(Engel 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 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 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 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由此被命名为恩格 尔定律。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 之一。 农民与市民的形成: 1958 年元月《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形式认可、肯定和维护 工农城乡差别: 城乡分治,一国两策 形成劳动就业、教育、分配、社会保障的诸制度上的鸿沟。 讲授 第 5 页 课时 分配 教 学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7m 5m 我国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承包耕地所有权、使用权与产权的矛盾 二、农产品价格与机制相背离的矛盾 三、城乡二元结构与经济一体化的矛盾 四、小生产与大市场,粮食的买难卖难交替循环的矛盾 五、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矛盾 六、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科学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 等等…… 讲授 讲授 结合实际 第 6 页 《农业经济学》教 案 授课时间 课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4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的含义 2.弹性的定义 3.弹性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均衡的形成 2.蛛网模型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2.如何理解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 1.课后习题 课后小结: 下节课预习重点: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参考文献: 李秉龙 薛兴利 《农业经济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1 月第 2 版 朱道华 《农业经济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第 1 页 课时 分配 教 学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15m 25m 15m 7m 市场是调节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1.价格体系是市场交换的核心。 货币起源:物物交换 物-货币-物 政治经济学的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西方经济学的价格:价格由供求决定 图 1 需求影响价格 图 2 均衡与福利 其他定价策略:尾数定价(心理定价),撇油定价(科技产品), 成本加成定价 2.农产品供给的定义、函数、公式 定义: 农产品供给是指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 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手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函数: Qs=f(p) 图形: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需求量变化是需求关系不变(需求曲线不 变),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量变动 当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农产品本身价 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曲线上的移动,这种 变动称作供给量变动。 供给的变动 当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 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