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服装发展史》教案
专 业 课 程 授 课 教 师 教 案 ( 2013学 年第一学期) 教师姓名 课 程 中西服装发展史 专业班级 学 时 教学 内容 教学过程 2 第一 章 人 类服装 的起源 第二章 人类服 装的共 性特征 【教学目的】 1、掌握人类的服装动机与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 2、熟悉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 3、了解服装起源与人类劳动的关系与服装变化的现象。 【教学重点】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 : 第一章 人类服装的起源 一、服装的概念、功能及构成 二、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 1、裸态生活期 2、兽皮叶草与装饰期 3、纤维织物期 三、原始人类的服装动机 1、生理需求论 (1)气候适应说 (2)身体保护说 2、心理需求论 (1)护符说 (2)象征说 (3)装饰审美说 3、性需求论 (1)遮羞说 (2)吸引说 四、服装起源与人类劳动的关系 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人与纤维、兽皮接触、结合的机会,促进 人类产生了服装的动机,并在劳动中继续发展。 第二章 人类服装的共性特征 一、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3)功能环境 二、服装变化的现象 1、阻力与动力的矛盾 2、渐变与激变交叉 3、外因与内因的冲突 三、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 1、模仿从众与标新立异的规律 2、趋简求便与装饰求美的规律 3、顺应环境与内因支配规律 4、融合吸收与自我传承的规律 5、符号标示与个性自由的规律 6、发扬优秀与淘汰陈旧的规律 【作业】 1、简述原始人类的服装动机。 2、简述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 3 第三章 原始社 会服装 奴第四 章 奴 隶社会 服装— —积淀 与定型 【教学目的】了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服饰的基本形制。 【教学重点】 中国服装初始时期在工具材料技术上的表现以及冕服的体 征 【教学难点】两种基本服装形制的形态特征以及在中国服装史的地位 【教学内容】 : 第三章 原始社会服装 一、最早的缝纫工具和身体饰物 1、最早的缝纫工具;骨针 2、身体饰物 (1)装饰品;项链 (2)耳饰、手饰、臂饰 (3)装饰材料 二、 纺织工具与麻、毛、丝织物 1、骨梭 2、纺坠 3、织机(织布机) 4、纤维和织物 (1)纤维 (2)毛 (3)丝 第四章 奴隶社会服装 一、原始信仰及其对服装观念的影响 1、服装体现了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敬 (1)冕服形制采用玄衣纁裳。形制和色彩代表天地,体现对天地 的崇拜。 (2)天子冕冠前后各垂 12 旒,代表一年 12 个月的天文观,体现 对天的崇拜。 (3)天子冕服上的 12 种纹饰(十二章) ,体现对自然的崇拜。十 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 yí、藻、火、粉米、黼 fǔ、 黻 fú。 (4)冕服配蔽膝是对祖先的崇敬和祈求 2、服装体现了阴阳五行说的宇宙观 二、礼制与冠服制度 1、冕服 2、弁服 3、玄端(元端) 4、深衣 5 、裘服 6、命妇服 三、冕服 冕服由冕冠、上衣下裳,韨(fú)、舄(xì) 、带等组成。 四、两种基本服装形制 中国古代服装从款式分为两种: “上衣下裳”形制和“上下连属” 形制。 五、服饰礼仪与社会民俗 【作业】 1、名词解释①礼制、②正色、③弁服、④深衣、⑤命妇服、⑥十二章 纹、⑦冕旒、⑧笄、⑨胫衣 、⑩夹衣 ⑾衽、⑿裳、⒀五服。 2、为什么说追溯服装体现的原始信仰对认识我国服装文化具有重要意 义?并分析其具体内容。 3、什么是冕服?简述其形制和种类。 4、简述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两种基本形制及其对我国历代服装产生的 影响。 5、夏商西周的民俗民风是如何影响服饰礼仪的?请举例说明。 【教学目的】 掌握战国、 秦、 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及服饰品特征, 了解丝绸的发展,充分认识丝绸之路的开辟及意义。 【教学重点】楚汉文化与袍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尚在男女服装上的体现 3 第五章 封建 社会前 期服装 【教学内容】 : 第五章 封建社会前期服装 一、丝绸与丝绸之路 1、 丝绸纺织的空前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 2、 平纹织物 3、 绞丝织物 4、 提花织物 5、 染色多层织物——锦 首先,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 丝绸 之路开通后, 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 中国文化影响了东亚许多 国家和地区 ,在世界文化交往的历史上是有非常的意义的事件 。 其次,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域少数民族接受先进文化、 了解外部世界 的通道。 二、楚汉袍服 1、楚文化与楚袍、汉文化与汉袍 (1)楚文化与楚袍 楚文化在战国时期发展到鼎盛, 高超的丝织和丝绣水平, 是这一时 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公元前 3 世纪—公元前 4 世纪,战国中晚期,楚文化鼎盛时期,直 裾为当时的时尚款。 楚袍纹样南方山川迤逦、风光奇瑰的风格,国人敬鬼好巫,崇日尚 赤的地方特色。 色彩特点:黑红为名贵色彩,明暗相衬,对比强烈。 楚国男子的曲裾深衣 穿曲裾深衣的楚国妇女 (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帛画) (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画) (2)汉文化与汉袍 源于楚文化,史官文化,特点多为写实性,朴厚,宏伟而飞动,破 除陈旧、创建新风具有宏伟气魄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文化。 汉袍形制:承袭了秦代礼仪,以袍服为主,受楚袍影响最大。分曲裾交 领和直裾交领,皆右衽,袖和领都有花边,以菱纹、方格纹为多,比衣 服的花纹显得素淡。 汉袍曲裾:衣襟右侧连缀一块三角形的帛,使衣襟延长,尖端绕至 身后再从左腋下绕至身前。稍短曲裾只绕至身后止。 汉袍直裾:楚袍的延续,自西汉至东汉逐渐普及,最终取代曲裾袍,成 为主流服装款式。 三、魏晋南北朝衣衫 四、 男子冠巾与时尚 1、汉代冠制、帻与巾 2、短衣、佩剑及带钩 战国时期南北地域分裂, 各国衣冠异制, 最为突出的是北方改穿胡 服。 春秋时期青铜器铸造业十分发达, 剑的大量产生, 使佩剑成为一种 时尚流行。 带钩形制:用青铜做成,固定在革带的一端,束腰时把带钩钩住革 带另一端的环或孔,与今天所使用的皮带类似。 五、女子发式及时尚 1、发式:女子无冠,以发筓固定,其发式成为发髻。 (1) 、商周发髻:以梳辫为主,卷曲垂于肩或盘成顶心髻,加骨筓 横贯其间来固定。 (2) 、战国发髻:1、在背后编发中结成双环 2、下垂做圆锥形 3、双辨搭在胸前在辫梢上接以假发延长至膝 (3) 、汉代发髻:大致分为两种,一垂背后,一盘于头顶 2、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 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 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 【作业】 1、简述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2、简述楚汉袍服所依赖的文化背景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3、什么是大袖衫,有什么特点。 4、简述封建社会前期男子的冠,女子的发式及其主要的时尚特点。 【教学目的】 了解封建社会中期纺织印染的空前发展, 掌握唐宋时期重 要的特色织物及其特点, 了解唐代官服的品级特征, 掌握唐代女服女妆 的特点;掌握宋代女服的特点,了解开放唐风给服饰带来的影响,了解 宋代服饰时代特征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