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 务 教 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第一部分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 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 对 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 二十多年来,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 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 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 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 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 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 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 注重激发学 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 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 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 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 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 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 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 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 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 主, 渗透德育教育, 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 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在强调 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 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 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 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 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 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 始终以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 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 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 区、 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 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 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 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 体育与 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 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 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在义务教育阶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 并在运动 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 习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体 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 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 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 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 指导 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了具体教学 内容的选择原则。 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 应从师 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 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 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 要求对 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 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 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 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 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 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 面,各方面的说明及目标如下。 (一)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 是学生习得体育 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 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 形式多样的方 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 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运动参与的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