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赏析
1 “蒿里行”赏析 1 “建安风骨” 在汉代文坛沉寂数百年之后,产生了建安文学。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 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 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带来了我国文人诗歌的 第一次大丰收, 并以其特有的“建安风骨”彪炳诗史。 这都是与曹操的创作密 不可分的。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罗致文士,蜚声建安诗 坛的“建安七子”除孔融以外都被网罗在邺下文人集团里, 杰出的女诗人蔡琰 也聚于其麾下,因而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局面。另一方面,他用自己富于创 造性的作品开创了文学上的新风气,以其诗歌中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奠 定了“建安风骨”的基调。 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 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2 曹操其人 魏武帝曹操(公元 155—公元 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著名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三国中曹魏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先为 东汉大将军 、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 文学作品的特色、创新、开创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 用。鲁迅先生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3 曹操诗的风格 曹操的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风格“清峻”、“通脱”,“跌宕悲凉”, 2 个性鲜明,贯穿着强烈的反传统精神。他以情胜辞,以质胜文,擅长以质 朴的形式披露胸襟,绝无浮华靡丽的辞句追求。他自觉地向乐府学习,运 用乐府古题写新的时代内容,富有创新精神。旧瓶装新酒,虽然在语言形 式上接近汉乐府,却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曹操的《短歌行》被后世誉为“四言极品”,使《诗经》之后已逐渐衰落 的四言诗发出了新的夺目光彩。他还改造四言、杂言古辞为五言,并获得 成功,因此,鲁迅先生赞誉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4 “蒿里行”全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释】 蒿里行:蒿同薨,枯也,人死则枯槁,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蒿里行 为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是当时人们送葬时所唱的挽歌。 关东:指函谷关(今河南新安县东)以东。 3 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兴兵:起动,发动军队。 群凶:指董卓及其婿牛辅、部将郭汜等人。 盟津:即津,在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起兵伐商纣王时,曾与各 路诸侯在此地会合订盟。这里用“会盟津”代指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结成联 盟。 乃心在咸阳:各种义军心向汉王室。 《尚书·康诰》 :“虽尔身在外,乃心 罔不在王室。”此处化用其句。咸阳是秦朝首都。这里的“咸阳”和上句的“盟 津”都是用典,并非实指。 雁行:大雁飞行时排行的行列。比喻讨董各路军队都列阵观望,畏缩 不前,不愿齐心合力,奋勇杀敌。 嗣还:随即。 戕:残害。 淮南弟:指袁绍的从弟袁术。 称号:即称帝,指建安二年(公元 197 年)袁术在淮南寿春(安徽寿县)称 帝之事。 刻玺:刻皇帝所用的印章,指袁绍在初平二年(公元 191 年)图谋废黜汉 献帝,拥立刘虞为皇帝的事。 4 铠甲:古代军士打仗时护身的。金属制做的为铠,皮制的为甲。 虮:虱子的卵。 5 “蒿里行”的背景 公元 189 年(东汉中平六年) ,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进等谋诛 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攻杀宦官,朝廷大乱;董卓带兵进京, 驱逐袁绍、袁术,废除刘辩,另立刘协为帝(献帝) ,自己把持了政权。公 元 190 年(初平元年) ,袁术、韩馥、孔伷等关东(函谷关以东)各路军阀 同时起兵,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威将军,联兵西向讨董卓。 然而这支联军中的众将各怀私心,都想借机扩充自己的力量,故不能齐 心合力,一致对付董卓。当董卓领兵留守洛阳以拒关东之师时,各路人马 都逡巡不前,惟恐损失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据史载,当时无人敢于率先与 董卓交锋,曹操对联军的驻兵不动十分不满,于是独自引领三千人马在荥 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虽然战事失利,但体现了曹操的胆识与在这历史 动荡中的正义立场。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 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公孙瓒等部,从此开始 了汉末的军阀混战,造成人民大量死亡和社会经济极大破坏。此诗即是对 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对联军的自相残杀,以及使生产遭受破坏,百姓遭 受战祸的悲惨景象,作了真实而形象化的描写,并对民间疾苦表示了同情。 6 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5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 齐一,互 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 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 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7 赏析 a)解题: “蒿里”之曲,原是齐国东部的民谣,它是当地士大夫、庶 民死后出殡时唱的挽歌。唱时一人领唱,数千人和唱,那场面是相当壮观 的。曹操“雅爱诗章” , “登高必赋” ;他又是个音乐的爱好者和行家,往往 是“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并且立即把这些新编乐章交给倡优 们演唱,常常是“日以达夕” ,乐在其中。他一生戎马倥偬,写了许多诗, 全是乐府歌辞,都具有民间歌谣的特点。这首《蒿里行》 ,就是他运用乐府 旧调旧题的形式,反映汉代末年社会动乱现实的诗篇。利用旧形式表现新 内容,这正是诗人的特长和特点。我们从他的大部分诗作来看,无论是状 物抒怀,叙事写景,都可以听到诗人的心声和时代的脉搏在一同跳动。它 不仅在继承秦汉优秀诗歌传统,推动五言诗的发展上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而且一反汉末名门士族所谓“经术”的陈腐传统,面向民间,向民间歌谣 学习。他的诗作能针砭时弊,言之有物,开创了一代诗风。 《蒿里行》运用 6 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确是一个创举,也是一篇战斗的檄文。 诗人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当时势力雄厚、地位显赫的二袁,这充分显示曹 公是具有非凡的胆略和卓识的。 b)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叙述当年关东诸群将领联兵讨卓的一段 史实。 「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首领。 「群凶」指董卓等。董卓原系西 北凉州的下层豪强,为人「狼戾贼忍,暴虐不仁」 ,是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 惨毒之人,汉灵帝刘弘死,董卓遂乘「帝室大乱」 ,外戚、宦官互相谋杀之 机,进兵京师,从此专断朝廷,无所不用其极。其所作所为,引起朝野人 士,特别是关东诸郡军事豪强的强烈不满,於是同时起兵,各拥兵数万, 推袁绍为盟主,以勤王的名义共同讨卓。先此,董卓曾表曹操为「骁骑校 尉,欲与计事」曹操不肯与之沆瀣一气,率先在已吾(河南省宁陵县)起 兵讨卓。 c)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