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特殊青少年群体”活动的调研报告、方案、小结
1 关爱特殊青少年群体活动调研报告、方案、小结 新海小学把“留守学生”教育, 作为学校今后一个时期德育工作 的重点,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四项研究、搭建四大平台、拓宽 育人途径,实施关爱“留守学生”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我校“留守学生”现状调查分析 1 、留守学生监护情况总体不够理想。留守学生父母亲外出务工 主要是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亲母亲双双外出务工居多, 很少有母 亲单独外出务工。 调查显示, 留守学生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 其中, 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学生比例较高, 这与父亲单独外出务工比例 较高相吻合,这也说明了家庭中男女在劳动分工上存在的差异模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母亲一般更愿意选择留在家中照顾孩子。由于 大部分留守学生是与母亲一起生活,因此,只有少数的学生认为监护 人对自己管理较严,较多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基本不管”。在问及 “你会迟到或逃课吗”时,80%的留守学生表示从不这样,有14%的留 守学生表示有时会这样,经常迟到或逃课的有5%,这表明学校和留守 学生家庭对孩子的监管是不够严格的。 2 、大部分留守学生思想不健康、自我要求不严格。当问及“你 的理想是什么”时,仅有12%的留守学生选择“当科学家,为国家作 贡献”,有39%的留守学生选择“没有或不明确”,这表明大部分留 守学生思想很不健康,他们没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优良品质。在 “放学后,你会写作业吗”的问题中,有20%人表示马上做作业,17% 的人会“先玩一会儿再做”,而“不做或抄别人”的有30%,另外还 有12%的人表示需要别人督促,才做作业,这表明留守学生对自己要 求不严格, 同时也说明了教师没有权威, 留守学生对老师没有畏惧感。 在“周末放假了,你主要做什么”的问题中,有37%的留守学生是呆 在家里写作业或看电视,49%的人表示主要找朋友玩,这说明大部分 留守学生在学习方面是不够自觉的, 这也与代理监护人监护管理不到 位有关。 3 、留守学生对父母外出务工持不理解态度。绝大多数留守学生 对目前的家庭生活不够满意。调查数据显示,只有近20%的留守学生 认为“为了使全家的生活更好,我理解支持他们外出务工”。在“你 最想对父母说什么”问题中,有30%的留守学生选择“希望父母注意 身体和人身安全,将来一定要报答他们”,70%的留守学生“希望父 母能回来,一家团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学生并不希望父母 2 外出打工,原因有:希望合家团聚,渴望父母的关怀与温暖,与父母 缺乏心灵沟通, 学习需要父母的辅导, 觉得父母在外务工太苦、 太累、 不安全等等,也有的孩子表达了他们因父母不在家而遭受歧视、心里 孤单、寂寞的感受。然而,父母不在身边也确实给这些孩子带来了一 定的不利影响。 二、问题探究 (一)家庭教育缺位。调查显示,留守学生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 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 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 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 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 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 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 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 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 (二)学习成绩较差。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普 遍低于非留守学生。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 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学习有成的机率不高,将孩子 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 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学生学习过问过少。多数留守学生和外 公外婆、 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 很少委托其他亲戚和熟人监护。 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半文 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学生实在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学生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 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据教师反映,学校教育必须 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 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 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 但是, 由于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挡,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 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陷入尴尬。况且,老师 的威信必须家长帮助维持,没有家长的支持,对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没 有办法。因此,对留守学生,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只能采取停学或劝其 转学的办法,有的学校便干脆对留守学生放任不管,让其冷落一边, 有的严厉管教,迫使其自动提出退学的要求,使留守学生流入社会, 成为“街角青少年”。 (三)性格缺陷。调查数据显示,有些留守学生认为与父母的感 3 情越来越淡薄。 有些在外出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 件, 经常给家里寄钱、 寄物, 导致一些留守学生身着时装, 大把花钱, 这很不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外出务工 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 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 折时期, 长期与父母分离, 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 自卑、 悲观、 孤僻。另外,在留守学生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无暇管, 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 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 长短而发生变化, 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 性格变化越大, 且年龄越小, 变化越快。 (四)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学生造成亲情欠缺,是最 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有很多外出务工 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 但仍有不少的父母半年以上联 系一次。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 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 会,这不仅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 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 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 的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学生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 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 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 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在我校的调研显示, 随着父母探亲频率降低, 联系次数减少, 留守学生在人际交往、 性格、 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 明显上升趋势。 (五 )心理障碍。调查发现,留守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 明显高于非留守学生,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 等不良的心理特征。数据表明,在遇到烦心事时,很少有人向老师诉 说。这表明留守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明显,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很 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数据显示,留守学生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 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事情需要交流时,留守学生选择的第一倾 诉对象是同伴,第二为教师,第三才是监护人。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 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