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冷害及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低温冷害与水稻苗期低温冷害与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常见病害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在作物生长季节,由于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使作物遭受危害,称作低温冷害。 我省的低温冷害影响以水稻为主,按发生时间先后可分为“倒春寒”(或清明 寒)、“小满寒”(或端午寒)、“秋分寒”(江南称寒露风)三种。 (1)倒春寒 江淮流域与江南各地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寒,较严重的 春寒平均 3~4 年一遇。春寒又分早春寒和倒春寒,一般将春分(3月21日) 前发生的低温阴雨称作早春寒,将春分后发生的低温阴雨称作“倒春寒”或称 “春分寒”。即指3月下旬至4月下旬,因前暖后冷的天气对双季早稻、中稻的 播种育秧带来危害。所谓“前暖”,是指2月上旬~3月中旬各旬的平均气温距 平之和≥4.5℃;若3月中旬为负距平,则计算到3月上旬。所谓“后冷”, 是指 3 月下旬~4月下旬各旬的平均气温距平之和<4. 0℃,或者其中一个旬 的平均温度距平<-2.8℃。如果4月下旬为正距平,则统计到4月中旬。由 于倒春寒发生时间正值早稻育秧,棉花、蔬菜播种与育苗、栽插季节,其低温、 阴雨和阳光不足对春播作物危害最大。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对温度、光照等都有 一个界限要求,当超出忍受的高低温限度时,轻则受害,重则死亡。比如早稻育 秧,要求日平均气温要在 10℃以上,最低气温在 5℃以上,并有 3~5 个晴好天 气。如果低于这些气象条件,便可导致烂秧。当长时间的低温阴雨、日平均气温 偏低 2~5℃以上,秧苗生理机能便会发生障碍而烂秧死苗。连阴雨还会引起腐 霉菌病害,春播时还会因实施防寒保暖措施,造成缺氧而引起烂秧。实践证明, 早籼稻幼苗,当日平均温度在 6~7℃、连续阴雨达 2~3 天,就会造成烂根,天 晴后便青枯死苗。 (2)小满寒 一般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中旬。低温对早稻分蘖和幼穗分化 产生影响。气象指标为:日平均温度<20℃,≥3天;或日最低温度<15~ 17℃,≥3天。 (3)秋分寒 发生在9月上旬─下旬初。入秋以后,影响我省的冷空气势力已 明显加强,各地气温迅速下降,当日平均气温连续偏低,便会对抽穗扬花的晚稻 构成威胁。我省常在“秋分”前后发生这类低温冷害天气,故被称之为“秋分寒”, 江南地区多在“寒露”前后出现,又被称之为“寒露风”。无论叫“秋分寒”还是“寒露 风”,都是秋季发生的低温冷害现象,双季晚稻正在抽穗扬花,极易导致空壳、 瘪粒而减产。皖西高寒山区的“青疯灾”可提早到8月中、下旬,主要危害中稻。 主要气象指标:日平均温度<20℃,≥3天;或9月中下旬旬平均温度距平< -2℃,最低温度<15℃。据分析,当一次强冷空气侵入我省时,各地气温骤 降,极易形成干冷型“秋分寒”或“寒露风”。比如,1971 年 9 月中下旬江南大部遭 受一次冷害,连续数天偏北风,气温持续下降,许多地方日平均气温降至 16℃左 右,部分地区晚稻空壳率达 30%~50%,严重的达 70%以上。当北方冷空气南下 遭到夏季风顽强抵抗时,冷暖双方便在大江南北展开“拉锯战”,引起一段又一段 . 连阴雨。长期阴雨寡照、气温偏低,又会形成湿冷型“秋分寒”或“寒露风”,不仅 会造成大量成熟的水稻、棉花发芽霉烂或品质下降,还会直接影响冬小麦、油菜 等适时播种。 一、倒春寒介绍 倒(dào)春寒(英文 late spring coldness),是指初春(一般指 3 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 月或 5 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 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 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 猛降至 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 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 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 易造成不利影响。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 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 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 春寒”。据历史资料显示:30 年出现“倒春寒”的几率在 57%左右。特别是早春 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3 月 8 日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已 达到 15.2℃,而最低气温只有 3.3℃,早晚温差还比较大。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 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倒春寒是南方 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常 年 2-4 月,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在此期间冷暖空 气相互交绥,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 成低温连阴雨天气,当日平均气温在12°C 或以下,连阴雨 3 一 5 天;或 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C 以下,均可造成早稻 烂秧和死苗。这样不仅损失大量种子,而且因补种延误播种季节,使早稻 成熟期延迟,影响晚稻栽插,使晚稻抽穗扬花期易受低温危害。近30 多 年中,以 1951、1969、1970、1976 年的天气气候条件最差,造成严重烂 秧,一般烂秧率超过 30%,有的达 50%。如 1970 年仅广 XX 区烂种就达 1 亿斤以上; 1976 年,仅湖南、 XX、湖北三省就损失谷种达7 亿斤。此外, 对已播棉花、花生等喜温作物也常常造成烂种死苗;并影响油菜的开花受 粉,与角果发育不正常,降低产量;有时影响小麦孕穗,造成大面积不孕 或籽实质量低劣。 通常,人们将进入3 月作为春天的开始。春季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 乍暖还寒:一是春季的气温日夜温差较大;二是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天 气变化较多。在气象学中,“倒春寒”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 天,即气候学所说的侯( 5 天为一侯)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 . 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 个星期以上的那种 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倒 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 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 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二、基本标准二、基本标准 倒春寒的标准: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 利秧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就更大,这是比较公认的指标。 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 不同。 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 云南省各月的标准为: (1)2 月标准:连续 4 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 于等于 5℃;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9℃(负距平 是对月平均气温或月平均最低气温而言的)。 (2)3 月标准:连续 4 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 于等于 6℃;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7℃。 (3)4 月标准:连续 4 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 于等于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