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报告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报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报告 今年以来,我局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镇村公厕改造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村 庄建设规划、管护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持续加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村容 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推进垃圾治理,加快实现全域无垃圾目标。把全域无垃圾治理作为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持之以恒开展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粪污治理、农业面源污 染防治等 7 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一体化处理 模式,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努力打造全省全域无垃圾示范县。一是投资 3523 万元,全县 7 个镇共配备压缩垃圾车 17 辆,吸污车 3 辆,洒水车 6 辆,各类保 洁车 576 辆,固定式垃圾斗 1590 个,分类式垃圾箱 10562 个,达到镇均 3 辆清运车、 村均 1 处垃圾收集点,社均 2-3 个垃圾斗的标准。配建城乡保洁队伍,城区全天候不 间断保洁、生活垃圾随产随清,农村社均 1 名保洁员,垃圾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实现 城乡全覆盖。二是在全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试点,通过空置房屋改造、 新建等方式,合理布局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站 56 座;采取集中配发、自制、改造等方式, 户均配备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采取积分制、换购制、有毒有害垃圾“以旧换新等奖励补 助政策,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今年县财政投入 60 万元,选择 15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配备分类式垃圾桶 8500 套(户均 1 套),配齐试点村农户垃圾分 类设施。各镇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设计、就地取材的原则,户户配齐分类设施,达到 了“既美观、又实用的效果。三是加快垃圾资源化利用进程,积极推广秸秆打包、黄贮、 青贮、生物质燃料等高效利用技术,秸秆资源转化利用率达 85%以上。为确保垃圾分 类回收资源化利用正常运行,县财政每年补助各镇垃圾清运费用 170 万元,用于镇垃 圾中转站、村垃圾收集点运行及保洁人员补贴;年补助资金 350 万元,采取发放补助金 或置换新农膜等措施,集中回收废旧农膜(年产生量 3300 吨左右)及废旧农药瓶(年产 生量 30 万个),最大限度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年补贴费用 20 万元,用于收集废旧衣物 (年产生量 40 吨左右)、以及数量较少的有毒有害垃圾(年产生量 30 吨左右),统一进 行无害化处理;废旧木料、枯枝败叶等送往企业生产生物质燃料。有条件的社区、村依 托从事垃圾收集业务的农户实施积分制、换购制等政策,垃圾收集点能够实现收支平 衡、略有盈余。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行,全县存量垃圾大幅减少,“县财政补助、镇村补 贴的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正在稳步推进,农村各类存量垃圾明 显减少。 (二)加快城镇污水管建设,快速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县城区污水处理厂于 2013 年 7 月建成投入运行,污水处理能力 0.8 万立方米/天;2017 年实施城区生活污水 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工程,扩建后总处理规模为 1.6 万立方米/天;在沙河农产品加工 集中区建成污水处理能力 0.6 万立方米/天的第二污水处理厂,于 2017 年 11 月投入运 营。所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GB18918-2002)》 一级 A 标准。县城区建成污水管网 119.2 公里,服务范围辐射城区、工业园区、扎尔 墩滩工业集中区、沙河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及丹霞大道沿线和城郊部分农村。按照城边 接管、城乡统筹的原则,对靠近县城周边和工业园区的镇村,要纳入城区和园区污水 处理系统,以城带乡提升城郊镇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今年,已将城市规划区内沙河 镇五三村、西关村、合强村、西头号村、东寨村 5 个行政村公寓楼和倪家营集镇生活 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三)稳步推进“厕所革命,着力提升农村生活环境。至目前,全县各镇和村庄共 改造建设公共厕所 71 座。为进一步提升全域无垃圾示范村建设成果,投资 88.5 万元, 经公开采购,为倪家营镇汪家墩村、鸭暖镇五泉村、平川镇芦湾村、板桥镇红沟村 4 个全域无垃圾示范村购置资源型生态移动式公厕 4 座。 (四)扎实开展危房改造,切实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居住条件。认真对照《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甘肃省贫困县退出安全住房评定标 准及办法》等相关文件,委托张掖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土木工程师,抽调县住建、 国土、民政、扶贫等部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村住房安全排查鉴定工作组,对 全县 3.03 万户农村房屋逐户开展了房屋安全排查鉴定,并出具住房安全等级认定表和 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经鉴定,我县农村 D 级危房已全部消除,现有 C 级危房共 77 户。 针对鉴定出的 C 级危房,及时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台账,制定危房改造方案,对存 在住房安全隐患的 77 户 C 级危房进行了拆除重建或维修改造,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同时,对 2009 年以来已享受过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完成改造的 1.33 万户房屋,全面开 展了质量安全隐患排查。经排查,我县已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完成改造的房 屋无明显质量和抗震安全隐患。 (五)精心编制村庄规划,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坚持规划先行,遵循“生态优先、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定位,按照“立足 当前、着眼长远,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特色鲜明、设施配套的要求,统筹考虑经济、 产业、文化、风俗和群众意愿等多种因素,多规合一,聘请北方设计院等单位对省、 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规划编制,因村制宜,打造独具风格,彰显文化内涵,自然 生态与现代文明协调融合的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与细部设计同步进行。在 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彰显自然山水之美;符合群众意愿,不大拆大建, 不搞形象工程;突出村庄特色,挖掘文化底蕴,力求做到一村一景。 (六)注重常态治理,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 全域无垃圾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文明习惯养成相结合,突出群众主体作用,着力完 善建设管护机制,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一是环境治理机制。 制定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镇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黑河流沙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专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规范整治非法 开荒及乱采乱挖砂石资源、村庄绿化美化等 7 个专项行动方案,完善标本兼治措施, 靠实部门工作职责,强化协调联动配合,形成“全县一盘棋的长效治理机制。二是共建 共管机制。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垃圾清运、设备使用、检查评比等管理 制度,推行环境卫生保证金制度,落实激励和奖惩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落实。督促修 订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将群众行为准则、责任义务与切身利益挂钩, 建立卫生评比“红黑榜,激励约束并重,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三是动态管理机制。 按照“属地监管、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把握重点、动态管理的原则,以各 镇人民政府为巡查主体进行农村住房安全巡查和动态管理,全面落实安全巡查责任制, 认真做好安全巡查工作,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