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整理——杰克伦敦
““顽强能引导人们走向幸福。”顽强能引导人们走向幸福。” ————杰克伦敦————杰克伦敦 素材整理:陈欣怡素材整理:陈欣怡 20202020 年年 3 3 月月 2727 日日 杰克伦敦档案杰克伦敦档案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 年 1 月 12 日-1916 年 11 月 22 日),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 (John Griffith London),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他一共写过19 部长篇小说,150 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 3 部剧本等。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狼的儿子》,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白牙》, 长篇小说《海狼》、《铁蹄》和《马丁·伊登》等。[1][2][3] 杰克·伦敦 1876 年生于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的家庭。因家境贫困,自幼从事体力劳动.当过童工, 装卸工和水手等,后又在美国各地流浪。靠劳动所得曾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因贫困被迫退学后加 入过阿拉斯加等地淘金者的行列。早年坎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从事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他的创作思 想较为复杂,受到过马克思、斯宾塞、尼采等多人影响,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跳动着向资本主义社会 挑战的脉搏 走上文学之路走上文学之路 远航归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散文《日本海口的台风》,参加了《呼声》杂志的写作竞赛,荣 获了第一名,得到奖金二十元(第二、三名都是大学生)。只受过小学教育的杰克·伦敦第一次显露出他 的创作才能,这要归功于他平时的勤奋学习——他认真阅读文学大师们的优秀作品,并且养成了作笔记的 习惯。也许他便是受此鼓励,走上文学之路的。 这时杰克·伦敦已经从早期的蒙昧里醒悟过来。他立志掌握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电气,便到奥克兰电 车公司去求职。他对经理说他为了掌握技术什么苦都肯吃。经理让他一天干活十三个小时,没有星期天, 把他累的死去活来。 后来他才知道实际上有两个工人被他顶去了工作, 那两人每月各四十元, 共是八十元, 而他一个月才拿三十元。而且一个被他顶去了工作的人因为有一妻三子要养活,却又无法为生,自杀了。 这对于杰克·伦敦是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训,他愤然抛下了手里的煤铲。 这次苦役让他懂得了一个可怕的真理:无论自己如何身强力壮,十年、二十年之后总会有更年轻力壮 的人来接替他,把他扔到垃圾堆里去。 1904 年,他参加了从旧金山到华盛顿去请愿的失业者队伍,向东海岸进发。他途中因故脱离了队伍, 便偷乘火车在北美大陆流浪,跟车警、乘务员捉迷藏,周游全国,以此为乐。他曾经被捕,罚作了三十天 苦役,亲眼见到了美国监狱里骇人听闻的现实。出狱后他偷乘西去的列车到了加拿大西海岸,再从那做水 手南下,回到旧金山。这次特别形式的旅游给了他丰富的人生体验,尤其是贫困的流浪汉的体验。他明白 了一个道理:最能够关心穷苦人的往往是穷苦人。 他对读书一直就有兴趣,就连在做蚝贼时也在他的小艇上读过许多书。流浪归来他开始大量阅读。他 读过圣西门、傅立叶、蒲鲁东的作品,明白了私有财产的罪恶;他甚至读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宣言》,大 体懂得了共产主义是怎么回事。 为了读书他十九岁时进了奥克兰中学,准备考大学,同时加入了社会党。他参加工人集会,发表激烈 的演说,主张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并曾经因此被捕。在奥克兰中学读书时他在学校的报纸上发表了小说 《小笠原群岛》,连载了两个月,这样,他从事文学的兴趣更浓厚了。1897 年,21 岁的杰克·伦敦进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4][5],但之后由于资金短缺而从伯克利辍学[5]。 他曾经希望靠劳动为生,继续读书,却发现那几乎是个幻想。他在一家洗衣作坊工作,累得半死,根 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 在他的读书梦濒于破灭时, 阿拉斯加发现金矿的消息传来, 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 1897 年 3 月杰克·伦敦踏上了淘金之旅。 他求得了一点支持,和三个同伴筹备了八千磅物资准备在克朗克过冬。他们在寒冬到来之前克服了重 重困难,经历了千辛万苦来到了靠近北极的育空河,在那儿度过了冬天。 在到育空河流域去的路上,伦敦的巧妙的驾船技术得到一次精彩的表演机会。他们自己砍伐木料,造 了两艘船,沿育空河往下游航行。途中他们遇见了一段湍急凶险的河道,许多人都曾试图通过而失败,说 那段河是无法穿越的天险,但是杰克·伦敦却说他有把握通过。他果然和两个同伴驾了船在围观者的一片 欢呼中安然度过了急流,再回来驾驶第二只船。这件事引起了许多进退两难的淘金人的注意,他们陆陆续 续来请求杰克他们帮助把船只驶过急流。杰克·伦敦向每只船索要二十五元报酬,他掌舵,和伙伴们一起 把一艘又一艘散的木船驶过了险区。他们为此挣了三千元之多。他们原可以再赚五千的,但是已经没有时 间了,他们还得在严冬到来之前赶到下游去。 他在育空河的冬季营地里读了许多书,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斯宾塞的《首要原理》、马克思的 《资本论》,还有弥尔顿的《失乐园》和布朗宁的诗。这些人们在《海狼》里见到海狼拉尔森读过,也和 范·魏登、布露斯特讨论过。 杰克·伦敦可惜他们并没有新鲜水果和蔬菜,杰克·伦敦得了坏血病,只好回家。他和伙伴们驾了一 只船,用 19 天走完了 1900 英里的航程,来到白令海峡,从那里回到了加利福利亚。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已 经勾勒出了一些小说的轮廓,后来写了出来,为自己赢得了不朽的名声,也让克朗代克的一些人和狗的故 事广泛流传,其中便有《野性的呼唤》里巴克那只狗和其他一些人。 从育空河回来以后他大约有了一点钱, 便又读了许多书。他读的很辛苦,每天工作19 个小时。他读经济学,读历史学和历史著作,读生物学、 人类学和哲学,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他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的主人公马丁·伊甸身上人们看 见了对这段极其艰苦的读书生活的细致刻画。 杰克·伦敦的父亲去世后,为了负担家庭生活,他又开始打零工。在找工作的时候,杰克·伦敦写成 了《顺流而下》,可是稿子给退回来了。在等待退稿的日子里,他又写了一篇两万神出鬼没的连载小说, 不料也给退回来了。尽管稿子次次都被退回,杰克·伦敦却仍然挤出时间来写作,继续写新的题材。最后 《大陆月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为赶路的人干杯》,稿费只给了5 元钱。不久,《黑猫》杂志 又出 40 元要他写一篇小说,这样,总算有了转机。 名声大震名声大震 一九零零年杰克·伦敦的第一本小说集《狼的儿子》出版,立即为他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相当优厚的 收入。在美国作家中,杰克·伦敦可谓是多产的,在前后十六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出版的作品达五十余部, 其中中长篇小说二十一部,短篇小说集二十部,剧作三部,政论、随笔、特写等文集多部,留下了丰富的 文学遗产,杰克·伦敦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在美国文坛赢得了声望。值得一提的是,杰克·伦敦只间接的接 受过一些正规的教育,作为一位世界知名的作家,他是通过自学而获得成功的。 记者生涯 他原可以在成功与安定的环境里继续写作,但他不是个安分人,他的血管里燃烧着火焰,总是渴望着 新的沸腾的生活,于是他开始了记者生涯。 应美国新闻社的委派, 他去非洲采访波尔战争, 到了伦敦,新闻社中途改变了计划, 来电不要他去了。 这时他却以美国水手的身份到伦敦贫民窟中住了三个多月,深入那里的生活,作了详细得调查,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