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二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二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一节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念与特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念与特点 一、 行政事业单位 (一)行政单位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是国家各级行政单位对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 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二) 、事业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是国家各级事业单位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其 结果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一)行政单位会计特点 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财政总预算 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 满足公共需求是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的目的, 具有明确的非市 场性; (2) 行政单位必须按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收支核算, 收付实现制 是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 (3) 行政单位会计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财政 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经费的主要资金来源, 开展业务 活动创造的收入也是其资金来源之一; (2)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但是经营性业务收 支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3) 因事业单位的行业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有更详细的分类, 如 学校、科研单位、医院等; (4) 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可以进行成本核算。 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制度 (一)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分为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 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科目、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会计报 表的编审和附则。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已于 1998 年 1 月 1 日起 在全国统一实施,适用于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 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 其主要内容有: (1)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2)规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类为会计要 素; (3)规定了“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会计要素之间 的关系式,规定了记账方法为借贷记账法。 (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国有事业 单位。该准则共分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 支出、会计报表、附则等九章,并分54 项条款对有关问题进行规 范,自 1998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共分为总说明、通用事业单位会计科 目、年终清理结账和结算、会计报表的表白审等部分。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已于 1998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统一实施。 由于各事业单位的行业不同,国家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规定 了详细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 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为行政单位会计的基 本假设,是指组织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具备的会计 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前提条件。 1. 会计主体 2. 持续运行 3. 会计分期 4. 货币计量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组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 和货币计量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具体内容与行政 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同。 二、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记账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业务的基本原则, 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 1. 真实性原则 2. 全面性和重要性结合的原则 3. 一致性原则 4. 及时性原则 5. 可比性原则 6. 明晰性原则 7. 相关性原则 8. 实际成本原则 9. 收付实现制原则 预算会计不营利为目的, 其开展运营活动耗费的资金不具有垫 支性,一旦耗费不可收回,办理了现金付款,就产生了实际的支 出。行政单位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一律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 在这里应当指出,事业单位在开展事业活动的同时,有的也 附带进行某些经营活动。经营性活动可以给事业单位带来收益, 为了正确核算经营活动的财务收支及结余情况, 《事业单位会计准 则(试行) 》中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 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原则 除了和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些原则相同之外,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还要坚持以下原则: 1. 配比原则 2. 专款专用原则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 (一)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 记账的核算基础也称结账基础, 是指结账所遵循的原则, 一 般习惯叫做会计的核算基础。会计的核算基础主要分为收付实现 制和权责发生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一般采 用收付实现制。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基本上采用收付实现 制。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现阶段要求事业单位一律实行收付实 现制已不符合实际。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后,根据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可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即对于 非生产经营性的业务,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记账基 础;对于生产经营性的业务,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 其记账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正确地反映本期的收入和 费用,合理计算本期损益。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 (一)行政单位会计要素 行政单位会计要素分为 1. 资产 行政单位资产,指能以货币计量的行政单位拥有的经济资 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它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 产。 2. 负债 行政单位负债,指能以货币计量,需以各项资产偿付的行政 单位承担的债务,它包括应激预算款、暂存款、应激财政专户等。 3. 净资产 净资产,指资产减除负债的差额,是属于一级政府、一个政 府所有的资产净值。 具体来说, 行政单位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 债的差额,包括固定资产、结余等。 4. 收入 行政单位收入,是指为了完成公务活动,行政单位从财政部门 或上级单位取得的各项拨款和按规定取得的收入,包括拨入经费、 预算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5. 支出 行政单位支出,是指为了完成公务活动,行政单位耗费及损 失的各项资金。根据资金管理要求,行政单位的支出分为经常性 支出和专项支出两种。 (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 1.资产 2.负债 3.净资产 4.收入 5.支出 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平衡等式 (一)行政单位会计平衡等式 行政单位会计平衡等式, 是指资产、 负债和净资产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资产与负债、净资产之间的这种客观存在的恒等式关 系,称之为会计等式。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负债+净资产 单位在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取得一定的收入,也必然会 发生一定数额的支出。结余就是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因此, 收入、支出和结余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便可以用如下公式 表示: 收入—支出=结余 (二)事业单位会计平衡等式 事业单位要完成业务活动,必须取得一定数量的资金。所有, 从任何一个时点来看,一个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与负债、净资产 总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