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第九章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 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是指对客观现实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它要求文学立足现实, 面对现 实,正视现实, 忠于现实。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的 描绘。 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 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表现是指把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虚幻指充分运用夸 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 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 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弄超出本义的内涵, 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 越性。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通过暗示表现出来。 诗:诗: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韵律、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情感 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 跳跃性、音乐性。 小说: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 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 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 物刻画、复杂完整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剧本: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 集中反映矛盾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喜 剧、悲剧与正剧,独幕剧与多幕剧等。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 矛盾与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散文:散文: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散文可 以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它的主要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 活,抒写真实感受。 报告文学: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 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 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叙事性作品 叙事学:叙事学: 叙事学是指 20 世纪 60 年代的法国文学研究领域受到结构主义个普洛普民间故 事分析影响后出现的, 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的尝试和探索形成的一种新的研究叙事的艺术理 论和方法。 这些探索包括以格雷马斯为神话分析、 以布雷蒙德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分析和巴特、 托多罗夫、热奈特等人为代表的小说研究。 事件:事件:事件是一个叙述单位, 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 大事件可以切分为若 干层次的小事件,一直切割到最小的、 对整个叙事有意义的细节。 事件可以分为推动故事情 节发展的事件和塑造生动形象的事件,二者相辅相成。 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 其作用是对整个事件进展过程产生推力, 表现为 人物“做什么”。角色是形象的基础,即人物性格造成的人物自身的同意和独立性,表现为 人物“怎样做”。行动元与角色是人物的两重特性,但并不总是互相吻合。也是叙事性作品 中性格与情节的主次地位问题争议的根源。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 包括句子与句子、 事件与事 件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是共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 主要是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 之间的关系。 行动逻辑:行动逻辑: 行动逻辑是指支配故事中行动的内在规律。 包括共有的逻辑和特有逻辑两个 层次。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三段式,即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还有首尾连续式、 中间包含式、左右并列式。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文本时间是叙事文本的顺序和长短等时间状态, 是作者对故事内 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是故事 内容中虚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视角:视角: 视角是指作品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角度, 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 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传统研究分为:第一人称叙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热 奈特则根据“聚焦”概念将叙述视角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类型。 叙述者声音:叙述者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 其有凸显叙述者, 展现叙述者个 人魅力的作用。 叙述接受者:叙述接受者: 接受叙述者可以分为实际读者和隐含接受者。 隐含接受者是指作者在叙述 故事时心中设定的理想的接受者, 是一种潜在地接受对象。 实际读者则是真正阅读作品的接 受对象。二者之间存在差异,这导致了文本理解的多样性。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文学接受过程 期待视野:期待视野:全称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指读者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 基于个人与 社会的复杂原因以及在心理上形成的思维指向、 审美趣味与观念结构对文学接受客体的预先 估计与期盼。 接受心境:接受心境: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的生活中的情绪情绪状态。 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虚静三种。欣悦心境指振奋、欢快、乐观的情绪状态。抑 郁心境指失意伤感、郁闷压抑一类的情绪状态。虚静心境则超越二者, 指冲淡平和,清静自 然的情绪状态。 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 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对自己的文本感兴趣并能为之打动的读者。 决定文本 隐含读者的因素有三:作家的创作动机、选材及文体特点、文本的思想内涵。 正误与反误:正误与反误: 读者理解虽与作者创作本意有抵触, 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 的内涵,从而使“误解”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反误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 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 补充不定点:补充不定点: 阅读过程中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填补再现客体没有被文本特别确定的方 面。主要指两个方面: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思想观念及其他形而上的蕴涵层面。 虚静:虚静: 指阅读文学作品时冲淡平和、 清静自然的情绪状态, 即读者摆脱纷繁俗务的干扰, 凝神贯注、用情专一地阅读作品,从而进入的一种设身处地、心醉神迷的想象之境。 共鸣:共鸣: 阅读文学作品时, 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 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 净化:净化: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 去除杂念、提升人格的状态。 领悟:领悟: 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进入的包括潜思默想、 体悟人生真谛、 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其特征是:基于理解的体味和基于体味获取人生教益。 余味:余味: 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 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 者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其相关情感意绪仍在对读者产生影响的特征。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文学消费与接受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 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 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 学活动和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 价值取向。 伦理道德批评:伦理道德批评: 以一定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