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
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 一、汽车维修行业规划的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方针以及 汽车维修行业的服务宗旨,汽车维修行业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 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充分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 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宏观调控, 引导汽车维修 行业健康发展, 形成一个供给与需求协调、 平等竞争、 服务方便及时、 资源合理配置、秩序良好的汽车维修市场。 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 用下, 依靠科技进步,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行业结构,使全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维修质量 和服务质量,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我国交通运输事 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规划目标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规划的目标应该是加速汽车维修市场宏观 调控监督系统的形成和功能的完善; 促进汽车维修行业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汽车维修市场, 使汽车 维修行业成为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先进、 结构优化、专 业(车型、维修作业)分工明确、优质方便、秩序良好的汽车维修服务 体系。 这个服务体系应该逐渐形成以城市为依托, 向公路沿线辐射,以 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企业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 式、门类齐全、遍布城乡、服务方便及时的汽车维修市场格局。同时 要依靠科技进步, 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的监督体系和平等竞争的市场机 制,实现优胜劣汰,提高全行业的素质和水平。 三、规划方案 规划期为 1996~2005年,即10 年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规划。 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因此规划期分成两个时间段, 即19 96~2000年、2001~2005年。 规划期内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由六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表 述。这六个指标也就是规划考核指标,即:总量指标,服务性指标, 维修质量指标,效益指标,技术进步指标和人员素质指标。 Detail 1.总量指标 (1)总量供给与总量需求(表 1) 到 2000 年时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供需比按1.2 5∶1计算;2005 年时按1.2∶1计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需 关系应逐渐趋于动态平衡。 (2)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结构比例 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的结构比例, 可按企业性质划分或按经营性质 划分(表 2)。 按经营性质划分可分为货车大修、货车二级维护、客车大修、客 车二级维护、汽车小修,并将各类企业预测结果折合成货车大修辆次 来计算、分析。按企业性质划分可分为国有、集体和个体等。本规划 仅按经营性质划分的结构比例进行预测。 表 1 总量供给与总量需求 表 2 按经营性质划分的结构比例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和竞争的特点, 供给应略大于需 求,2005 年时我们按1.2∶1计算。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可 参照这个比例。汽车维修市场属于服务市场 ,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因此,形成市场垄断的状 况不大容易出现。 2.服务性指标 (1)维修点数/千辆车 根据抽样调查,沈阳、山东、大连、四川、北京、湖南、上海、 浙江、新疆、山西、天津、广东、青海、甘肃等十四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1992 年这个指标的平均值为4.18(其中:一、二类企业为 1.4)。2000 年每千辆汽车应配备的维修点数为 3.5(其中一、二类企 业为 1.2);2005 年每千辆汽车应配备的维修点数为 3.0(其中一、二 类企业为 1.0)。 汽车维修网点在各城市的规划布局,应本着“分布均衡、方位合 理、方便用户、适当集中“的原则,同时必须考虑到汽车保有量、维 修需求量、城市交通总体规划、机动车出行OD 预测、交通条件、环 境条件等。新建一、二类企业不宜设置在市中心、繁华街区,以设置 在市区周围的公路干线附近为宜。 专项修理则应方便用户, 按照车辆 的分布密度适当集中。城市各区的维修网点数量、类型,亦应考虑到 各区的汽车保有量、车型结构、维修需求量等因素。 (2)在厂(场)车日(见表 3) 表 3 天在厂(场)车日 3.维修质量指标 (1)维修质量保证期内的返修率 质量保证期内的返修率,2000 年时应不大于5%,2005 年时 应不大于4%。 (2)上线检测一次合格率 汽车大修、二级维护上线检测一次合格率,2000 年应不低于8 5%,2005 年应不低于90%。 4.效益指标(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1)产值利润率(每百元产值实现的利润,元)及收入利税率(每百 元收入实现的利税,元)2000 年和 2005 年产值利润率全国平均 应达到 10 元;收入利税率应达到 20 元。 (2)全员劳动生产率 1992 年抽样调查,沈阳、兰州、济南、山东、大连、四川、北 京、湖南等八省市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为9875.75 元/人,今后每 年按5%的速度增长。 5.技术进步指标 (1)检测设备台数/设备总台数、专用设备台数/设备总台数 这两项指标,1992 年济南市、山东省、兰州市、新疆自治区、 天津市、钦州市、南京市等七省(自治区)市国有、集体及其它企业达 到的水平,如表 4 所示。 表 4 这两项指标本应用固定资产净值之比表示, 因得到的调查统 计资料是以台数为单位统计的,故仍用台数比值。 2000 年上述两个指标应分别达到30%和35%。 2005 年上述两个指标应分别达到32%和38%。 (2)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技术进步对汽车维修行业经 济增长所占份额指标) 根据 1993 年及以前统计资料测算结果,该指标值为22.8%, 这说明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含量比较低, 尚未走依 靠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根据我国汽车运输业及机械制造业测算分 析,90 年代初期该指标达到20%左右,而发达国家机械行业该指 标值为40%~50%。 因此, 依靠技术进步逐渐促进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经济增长是今后 应重点抓好的主要工作之一。 考虑到 1992 年后汽车维修检测和专用 设备数量增长较快, 人员培训进展良好, 2000 年该指标应达到35% 左右,2005 年应达到45%左右。 6.人员素质指标 (1)技术人员数/全部职工数 1989 年发布的JT3135《汽车大修企业开业技术条件》规 定,作为一个汽车大修企业开业的最低要求, 技术人员数占全部生产 人员数的5.3%。根据抽样调查,沈阳、杭州、大连、济南、四川、 北京、上海、山西、天津、广西钦州、甘肃、南京、山东等省市,大 多数已达到这一要求。1992 年这十三个省市技术人员数/全部职工 数平均为6.45% 。2000 年这个指标的全国平均值应达到7%,即达到现有的中等水 平;2005 年应达到10%,即达到现有的较高水平。 (2)持证上岗率 一线工人及质量检验人员持证(技术培训合格证)上岗率,2000 年应达到100%。 四、实施规划的措施 1.加强汽车维修市场总量投入的宏观调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汽车维修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尤其是中央发展 第三产业的政策,使汽车维修行业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然而,有 的地方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调控, 出现了盲目发展的趋势,某些方 面供大于求,不仅造成市场混乱,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