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
龙源期刊网 浅析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 作者:吴文杰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03 期 摘 要: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语言中的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词汇的发展 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这两种情况外,还表现为词义不断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 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特别注意 古今词义的差异。 关键词:汉语;古今词义;差异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146-04 要分析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首先要明确“古”、“今”这两个概念。“古”指的是“非今”,无 论是先秦、两汉,还是六朝、唐宋,凡是没有流传到今天的意义都是古义。这里的“今”当然是 现代,但今义有许多也是在古代就产生了。所以,无论是先秦、两汉还是六朝、唐宋的意义, 只要是流传到现代的意义,就都叫“今义”。如“木”,古义是树,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 草木,尽死。”是古义。而先秦时期荀子《劝学》中的“木直中绳”的“木”是今义,指木头。从 古义向今义演变,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它们是错落不一地发生在各个语言时代,是一个渐进 的、漫长的过程。说古今词义的差异,只是截取同一词两端的意义进行比较说的。 我们要真正读懂古书,就必须准确地把握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分析出古今词义差异的情 况。 一、从词义演变的幅度看古今词义的差异 1.迥别 即古今词义变化显著的,或叫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这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 意义上看,迥然不同。如: 字:《说文》:“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古义即本义是生育。《周易·屯卦》:“女子 贞,不字。”《山海经·中山经》:“其实如蘭,服之不字。”王充《论衡·气寿篇》:“妇人疏字 者子活,数乳者子死。”秦以前,文字只称“文”或“书”,不叫“字”,秦刻石才开始把“文字”连 用。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这是说,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又说:“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意思是“字”是由“文”滋生出来的。由 此看来,“字”的古今义差别甚大。 寺:金文上面是“之”,声符,下面从“寸”,表义,与法度有关。《说文》:“寺,廷也, 有法度者也。”古义即本义是官署,不是寺院。《广雅·释宫》:“寺,官也。”王念孙《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