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如厕教案常规
小班如厕教案常规 【篇一:《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 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中健康领域规定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同时入厕又是我们平常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因此入厕是小班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侧重研究幼儿园如何进行有效的入厕管理,帮助幼儿更好地入厕、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 一、小班幼儿入厕易出现的问题及因素 很多幼儿进入幼儿园,入厕成为一个大问题,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下面归纳了一些小班幼儿入厕方面易出现的问题。 (一)弄脏衣裤 弄脏衣裤是小班幼儿常见的现象,这重要是幼儿身心特点决定的。一方面是由于幼儿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完善。学前儿童的膀胱、尿道发育不完善,储存尿液和控制排尿能力较差,小便次数相对较多。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无意识排尿。[1] 除此之外,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滞后,手部力量较弱,冬天衣裤又厚导致入厕困难。 另一方面幼儿对于环境的改变比成人更易产生恐惊感。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对环境和教师的陌生,加上家庭和幼儿园入厕的方式不同样,使幼儿有了大小便也不敢和老师说,更加容易弄脏衣裤。同时幼儿在活动时,经常会因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活动而忘掉了自身的生理需要,加上自控能力差,产生大小便失禁的现象。 (二)入厕吵闹 在教师说按组去解小便是时,在去的过程中很安静,但是到了厕所内就开始吵闹,并时有争抢的现象。入厕相对于集体活动而言,幼儿更加自由开心,由于相对集中教育活动而言这时候是比较放松的,所以幼儿入厕易吵闹、入厕秩序易混乱。刚进入幼儿园,幼儿还不懂得什么是秩序,不懂得争抢的危险性,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二、入厕管理策略 出现问题,有了因素,就应当对症下药。只有找到对的的方法,才干从主线上解决问题。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的支持者、引导者。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科学入厕,成为幼儿园和教师不可推卸的[2] 责任与义务。 (一)营造家庭式的厕所环境 由于各个家庭的入厕方式都不同样,有些幼儿甚至是由大人抱着的,进入幼儿园后面对男孩站式、女孩蹲式或坐式的厕所结构就会不知所措。 作为幼儿园,可以在小班的教室里为一些不太会上厕所的幼儿设立一些可移动的座便器,等这些幼儿熟悉幼儿园的入厕方式时再撤去那些座便器。为幼儿发明一个良好入厕的物质环境。 教师可以在单调的厕所内创设出比较浓郁的厕所文化,例如在地上贴上小脚丫、在墙上贴上洗手过程的卡通图案。在幼儿入园时,引导幼儿参观厕所,相称洁净的卫生设备,温馨的厕所环境能使孩子们放下心理包袱,产生喜欢上厕所的良好心理动机。[3] (二)消除幼儿的恐惊心理 很多幼儿初到幼儿园时会将大小便解到身上,也有很多幼儿入厕时弄到厕所的外面,教师清洗打扫时假如表现出厌恶的表情或是说出一些难听的话,例如:“你看你解到身上,臭死了,羞羞,下次再弄到身上就让你妈妈来洗”等之类的话。这些表情和话语是对幼儿心灵的伤害,会让幼儿对上厕所产生恐惊。对于解到身上的幼儿,教师要耐心的为幼儿换洗衣服,并和幼儿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例如:你今天穿的衣服真美丽,是谁给你买的呀?听你爸爸说你很会唱歌对不对?下次唱给老师听一听好吗?(运用幼儿喜欢或擅长的事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换好衣服时,要提醒幼儿,下次要解小便时一定要告诉老师,通过多次地提醒,幼儿就会有告诉老师的意识。 入厕时教师要悉心照料,每次幼儿入厕都保证有一名保教人员作陪,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例如案例一中,假如教师或者保育员阿姨能陪同小钰一起去上厕所,也许就不会出现解到身上的情况。 当有的孩子能积极地告诉老师自己要小便、大便时,可以当着全班幼儿的面送他一颗五角星或一块糖作为奖励,既鼓励了一名幼儿,也为其他幼儿树立了模仿的楷模。让幼儿知道积极告诉老师要上厕所的,不会被批评反而会被老师表扬。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少幼儿对教师的恐惊。 (三)融入厕于幼儿的一日活动 很多幼儿不知道什么是小便和大便,由于在家庭中家长让孩子上厕所时会说“嘘嘘”、“嗯嗯”等,教师提醒幼儿去解小便、解大便时,很多幼儿会茫然不知。尚有幼儿分不清小便和大便,例如:但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女孩,她常独自去厕所解大便,解完后不声不响拎起裤子就走,这样的后果却是不堪入目,内裤上常沾上大便污迹,很不卫生,通过发现,她认为解大便和解小便是同样的。除此之外,尚有许多的入厕问题问题经常出现,如:随地大小便、蹲厕时腿容易酸,拉不下裤子、不会擦屁股等。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决。 教师可以运用几次集体教育活动设计一些短小的故事、儿歌来了解关于入厕的一些知识。还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木偶剧和童话剧,如:《小猪鲁鲁的裤子》、《辣辣和小波》等,通过观看表演使他们知道:不能随地大小便,要大小便了叫老师,知道弟弟和妹妹有不同的小便的方法,以及如何擦屁股等。 在一日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随机的入厕教育。要随时提醒幼儿想要大小便时要告诉老师,不要让幼儿由于玩的太尽兴而忘掉要入厕。在去厕所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走路时念一些口令或者唱歌,例如“小手摆动,一二一;小腿抬高,一二一”,有了口令,幼儿吵闹、拥挤的现象就会减少许多。运用这种方式能有效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避免幼儿吵闹。在案例二中,就可以运用这种方式。 (四)家园共育 幼儿的教育问题不应单单是幼儿园的任务,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幼儿入园前,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入厕方面的规定,达成一种共识,让他们在家中也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规定,让孩子自己学习入厕,不要由于孩子的撒娇而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幼儿园如何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训练幼儿入厕呢? (1)发明适合孩子的入厕环境 干净、没有味道的入厕环境能保证幼儿的入厕情绪。入厕的环境不宜放过多能吸引幼儿的物品,要让孩子专心入厕。寒冷的季节要给座便器套上座套,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凉意,否则孩子容易因讨厌便器而不配合排便。假如有需要,可以给孩子准备专门的座便器,但是要放在固定的位置。 (2)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穿着 许多家长给孩子的穿衣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手的灵活度不高,对一些裤子有扣子和带子的裤子会显得手足无措,加上刚去幼儿园对老师不熟悉,不敢让老师帮忙,就更不敢上厕所了。 冬天天冷,很多家长怕孩子冻着,会给幼儿穿很多很厚的衣服。幼儿冬天穿衣贵暖不贵多,很多家长认为穿的多就是穿的暖和,所以会给幼儿穿很多条裤子。穿的多不一定暖和,幼儿中午午睡的时候教师都规定幼儿穿秋衣秋裤睡觉,穿的太多幼儿脱、穿都很费劲,上厕所的时候也很困难。 所以,家长要给幼儿穿厚而少且松的衣服。对于一些需要解扣子、拉拉链的衣服应当尽量避免穿到幼儿园,可以给幼儿穿有松紧带的裤子,方便幼儿入厕。 (3)科学地控制大小便次数、时间,形成排便规律 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解在身上,会频繁地给孩子把尿,导致幼儿大小便不规律。家长应仔细地观测幼儿大小便的时间,控制幼儿的大小便,使之更加有规律性。 对于小便,家长一方面要调整幼儿喝水,天天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