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菊花品种、产地考证
、名称考证 菊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名鞠华,历代本草皆有记载,名菊花、甘菊等。 朝代 东汉 南北朝 唐 唐 宋 明 明 明 清 清 清 清 民国 当代 当代 典籍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食疗本草》 《本草图经》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蒙筌》 《本草纲目》 《本草备要》 《本草从新》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求真》 《增订伪药条辨》 《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 名称备注 鞠华 菊花 菊花 菊花 菊花 菊花 甘菊花 菊 甘菊花 甘菊花 茶菊 甘菊 黄菊 野菊花单列 滁菊、白菊 菊花 菊花 、品种考证 《神农本草经》 :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 《吴本草普》:菊华,一名白华(初学记) ,一名女华,一名女茎 名别录医》:一名日精, 一名女节,一名女华, 一名女茎,一名更生,一名周盈, 一名 傅延年,一名阴成,生雍州。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 采实, 皆阴干。 《本草经集注》 :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一种青 茎而大,作蒿艾气。味苦,取种之便得。又有白菊,茎叶都相似,唯花白,五月取。 《食疗本草》:其叶,正月采,可作羹;茎,五月五日采;花,九月九日采。并主 头风目眩、泪出,去烦热,利五脏。野生苦菊不堪用。 《本草图经》 :今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者为佳。初春布地生细苗,夏茂,秋花, 冬实,然菊之种类颇多。有紫茎而气香,叶浓至柔嫩可食者,其花微小,味甚甘,此为 真;有青茎而大,叶细作蒿艾气味苦者,华亦大,名苦薏,非真也。南阳菊亦有两种∶ 白 菊,叶大似艾叶,茎青,根细,花白,蕊黄;其黄菊,叶似茼蒿,花、蕊都黄。然今 服饵 家多用白者。南京又有一种开小花,花瓣下如小珠子,谓之珠子菊。云入药亦佳。 正月采 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用。 《本草衍义》 :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 是也。《月令》所谓菊有黄华者也。又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余医经不用。专治头 目 风热。今多收之作枕。 《日用本草》:花大而香者,为甘菊;花小而黄者,为黄菊;花小而气恶者,为野 菊。 《本草蒙筌》:种类颜色多品,应候黄小为良。山野间,味苦茎青、名苦薏勿用, 家园内味甘茎紫,谓甘菊堪收。 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宋人刘蒙泉、范至能、史正志皆 有《菊谱》,亦不能尽收也。 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 其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 其花有千叶单叶、 有心无 心、 有子无子、 黄白红紫、 间色深浅、 大小之别, 其味有甘苦之辨, 又有夏菊秋菊 冬菊之分。 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 《菊谱》所载甘菊、邓州黄、邓州白者是矣。甘 菊始生 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其花细碎,品不甚高。蕊如蜂窠,中有细子,亦可捺 种。嫩 叶及花皆可煠食。 白菊花稍大,味不甚甘,亦秋月采之。菊之无子者,谓之牡 菊。 《本草纲目》 :《本经》言菊花味苦, 《别录》言菊花味甘。诸家以甘者为菊,苦 者 为苦薏,惟取甘者入药。谨按:张华《博物志》言菊有两种,苗花如一,惟味小异,苦 者不中食。范至能谱序,言惟甘菊一种可食,仍入药饵。其余黄白二花,皆味苦,虽不 可 饵,皆可入药。其治头风,则白者尤良。据此二说,则是菊类自有甘苦二种,食品须 用甘 菊,入药则诸菊皆可,但不得用野菊名苦薏者尔。故景焕《牧竖闲谈》云:真菊延 龄,野 菊泄人。正如黄精益寿、钩吻杀人之意。 《本草崇原》:菊花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者为佳,菊之种类不一,培植而花球大 者,只供玩赏。生于山野田泽,开花不起楼子,色只黄白二种,名茶菊者,方可入药, 以 味甘者为胜。古云:甘菊延令,苦菊泄人,不可不辨。 《本经》气味主治,概茎叶花 实 而言,今时只用花矣。 《本草备要》:以单瓣味甘者入药(花小味苦者,名苦薏,非真菊也。 《本草从新》:家园所种。杭产者良。 (花小味苦者、名苦薏、非真菊也、景焕牧竖 闲谈云:真菊延龄、野菊泻人。 )有黄白二种。单瓣味甘者入药。 《本草纲目拾遗》 :茶菊 x城头菊 金铃菊 金箭头 菊米 菊根x茶菊较家菊朵不多心,有黄、白二色。杭 州 钱塘所属良渚桧葬地方,乡人多种菊为业,秋十月采取花,挑入城市以售。黄色者有 高脚 黄等名色,紫蒂者名紫蒂盘桓,白色千叶名千叶玉玲珑,徽人茶铺多买焙干作点茶 用。常 中丞安宦游笔记,凤凰山产菊花,不甚大,蒂紫味甘,取以点茶绝佳。又浙省城 头一带产菊,名城头菊,皆生城上石缝中,至秋开花,花小于茶菊,香气沁腹,点茶更 佳,此则茶菊之野生者,味性不同。临安山中所产一种野菊,名金铃菊,花小如豆,与 城 头菊仿佛,山人多采入药铺作野菊花用,实与野菊又不同,野菊食之泻人,而铃菊又 不作 泻;野菊瓣疏,此则旁瓣密为别也。濒湖纲目菊分家、野,而此数种独未言及。今 杭俗以 茶菊作饷遗客,为用最广,予故不惜 缕言之,兼补濒湖所未备焉。 百草镜云∶ 甘菊即茶 菊,出浙江、江西者佳,形细小而香;产于亳州者不可用,白而微臭。近日杭 州笕桥、安 徽池州、绍兴新昌唐公市、湖北缺州皆产,入药用,阴干者去蒂,以白术、 枸杞子、地骨 皮为使,反河 及无鳞鱼。园菊花大,不入药,止可装枕去风,其根治疔 肿却效。群方 谱∶一名真菊,一名家菊,一名茶菊,花正黄,小如指顶外尖,瓣内细萼 柄细而长,味甘 而辛,气香而烈,叶似小金铃而尖,更多亚浅,气味似薄荷,枝干嫩则 青,老则紫, 实 如葶苈而细, 种之亦生苗, 人家种以供蔬茹。 凡菊叶皆深绿而浓味极苦, 或有毛,惟 此叶淡绿柔茎,味微甘,咀嚼香味俱胜,撷以作羹及泛茶,极有风致。万 历嘉善县志∶花黄梗紫为甘菊,最良。野菊丛生,花小性凉;家菊花大,气弗聚矣。黄 茶菊以紫蒂为佳,明目去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客,入血分。 食物宜忌∶ 黄 菊花即甘菊花,苦微甘、性平,益肺肾,去风除热,补血养目,清眩晕头风。白茶 菊,千叶者佳,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其根治疔肿、喉疔、 喉 癣。 海宁出茶菊,名金井玉栏杆,其花心黄边白,点茶绝佳。 圣惠方云∶黄甘菊虽 能燥 湿祛风,亦能助火泄气。 《本草害利》:滁州菊,单瓣色白味甘者为上。杭州黄白茶菊,微苦者次之。其余 苦 菊,单不入药,或炒黑,或煨炭,或生用。九月采摘曝干。野菊苦辛惨烈有小毒,调 中破 血,治痈肿疔毒,连茎叶捣,敷服皆效。 增订伪药条辨》 :黄菊,即黄色之茶菊,较家菊朵小、心多而色紫。杭州钱塘所 属各 乡,多种菊为业。九十月取花,挑入城市以售。有高脚黄等名色,味苦微甘,性平 而香, 去风除热,明目疏肝,能清眩晕头风。其浙省城头一带所产名城头菊,皆野生城 上石缝 中, 至秋开花, 花小如茶菊, 香气沁脾, 点茶更佳。 闻有以本地园中所种之陶爱, 一名满天星伪充,形虽似而性不同,且少香味,又安能疗病乎? 炳章按 :菊花种类甚杂,惟黄菊产杭州、海宁等处,味苦兼甜,香气甚雅,有蒸、晒 二种。 蒸菊将鲜菊入蒸笼内, 先蒸瘪再晒, 烘焙至燥, 其色老黄, 收藏朵瓣不散。 晒菊, 此鲜花烈日晒干, 其色嫩黄,朵松,花瓣易散, 皆道地。城头菊,野生城墙阴 处, 色黄, 朵较少,浙名野菊花,亦蒸晒为善。味苦性凉,香气亦佳,以散风清火,解 毒消疮肿。 凡生危险疗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