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审美差异
中西方文学,绘画,音乐的对比及分析 前言:首先是审美意识和审美形态的定义:审美意识,是审美活动中,人对审美对 象的能动反映。即广义的美感。包括审美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等各个方面,是 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 人们常通过艺术来研究人的审美意识。 审美形态: 审美形态, 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 其集中形态是文学、 音乐、 戏剧、 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形态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 自由人生境界的对 象化和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显现及其逻辑分类。 这是审美形态在美学方面 的基本内涵。所以本文的审美意识我将主要需选择审美的感知, 趣味,理想三个方面进行阐 述。1.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对事物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是将杂乱无章的对象形式改造成 一定的形式,一定的结构完形。这当然同时也是它的主动性、选择性。它关注、选择对象的 形式特征及其所暗示的东西, 从完形中获得某种本质性的领悟。 2.审美趣味: 审美主体欣赏、 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 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 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3.审美理想:审 美理想是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 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 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审美理想产生于社会实践中, 人的全部社会活动,从一定意 义上说, 就是不断地认识现实、 产生理想, 并实现理想的过程。 而审美形态其实就是所选的: 文学,绘画,音乐和建筑四个方面。其次是为何存在差异: 我认为,差异存在于每一个个体 之间,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独特性。 而更宏观的角度来说, 差异就存在于每个民族和国家之间, 这是因为各种复杂的因素,例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而概括来讲,中方就是中 国, 代表着东方。 而西方国家, 有时又叫做西方世界 (Western world、 the West 或 the Occident) 。 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尽相同的含义。人们常说的东西方国家划分有四个标准:种族肤色、 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阵营。若只考虑地理位置,欧洲、 美洲等国家处于西半球的 国家可称为西方国家;若从文化背景上讲,西方国家多信奉基督教;从政治体制上讲, 西方 国家实行成熟的民主制度。在这里就概括而言以欧洲美洲为西方主要代表。 摘要:中国,西方,审美意识,对比,文学,绘画,音乐 目录: 一:中西方大致文化差异 二:中西方文学艺术差异及分析 三: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及分析 四:中西方音乐艺术差异及分析 正文: 一.中西方大致文化差异浅谈中西文化的不同 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 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一. (一)西方的科学文化特点西方文化的根基在希腊。希腊多山,缺乏可耕 地,没有商业互通有无就不能生存,又临地中海,具备海上贸易的条件。于是, 希腊商人遍布地中海沿岸。正如希腊商人带有海盗色彩一样,西方海洋国家在对 外扩张中也是能做买卖就做买卖,能抢劫就抢劫。这是一股能量极大的势力。宗 教妨碍了它,于是发生了宗教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冲破了探索自然的 禁区,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航海技术等等,突飞猛进,发生了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又刺激了制造业,于是就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推动 了贸易,又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当科学成为一种手段时, 这种科学文化就变成一种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创造和增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 的手段和能力,且西方是极其强调自我的和理性的。 一. (二)东方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主要代表, 主要表现为: (1)刚健有为;(2) 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通过这四点可以看出,东方文化的主要使 命在于个体的修德与素质,并协调人际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无谓的 内耗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产生一种内聚效应,以群体合力向外竞争。东方的文 化思想以仁和大同为主,包括中国、日本、东南亚其文化思想也都主要来源并形 成于中国早期的传统文化思想,即以追索“仁和”为主要的文化思想的一种境界, “仁即仁者、善哉者,和即和谐、和睦” 。所以,东方文化追求和谐,追求感性的 象征,追求融入和中庸的状态。 一. (三)所以从总体的各个方面概括而言:中方是含蓄的,感性的,中庸的,和 谐的。而西方则是更加开放,理智,激进和自主的。 二:中西方文学艺术差异及分析 二. (一)总述: 由于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 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 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并且我个人对文学了解较多, 所 以首先我选择了文学。 二.(二) :中西方文学艺术差异及分析 对我自己而言,因为比较少看古代的中国文学, 从现代文学来讲,我认为中国的小 说还是在整体地回归一种人情,故乡气息,例如莫言,余华,吴念真等等,然而外国的 小说还是更注重描写个人的主要情感。 不知道是因为文化原因还是什么, 我总觉得读 《红 楼梦》较之《百年孤独》要清爽太多,也丰富太多。就算《红楼梦》里穷了词句来描绘 一切的繁华,我也能耐得住性子把书里描写的细节一遍遍细想,而 《百年孤独》就非如 此了。而从诗歌来说,也是中国的虚虚实实, 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更多些,外国的现代 诗虽然不乏精彩绝伦的描写,比喻, 隐喻,总有些诗歌会觉得太满了。然而我也钟爱着 兰波的一句诗: “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眼里一片海,我却不肯蓝。 ”我现在读书 还是囫囵吞枣,除了寥寥基本读上数遍以外,所以很难有深刻的见解。 搜集资料后大约明白了,中国文学以“诗”为主体,以“意境”为艺术追求,是在 主观情感在客观环境引发下创作的, 其内容大都含蓄多义并具有教化意义。 包括散文小 说戏曲曲艺似乎都追求一种“诗”的风格,如《红楼梦》、 《西厢记》等,虽为小说却以 诗词贯穿。 并且中国文化文学是一种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 尤为注重人文领域内的问题。 伦理道德与现实政治成为中国文化关注的两大核心, 从而使中国文化呈现出道德型文化 与政治型文化的特征。就题材方面而言,中国文学从发展之初以抒情为主,例如《诗 经》 、词赋等,叙事写实则出现在古典文学的末期。而西方文学在最初的古希腊时期却 产生了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印度也产生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 多》这两大史诗。中国的小说戏剧发展更推到了明代,仍充盈着浓厚的抒情气息, 近于 抒情诗的联缀的格局。 西方文学中的伟大冲突往往是人性中魔鬼与神的斗争, 中国文学 中人物冲突则是人伦的。 由此,也可以解释中国文学似乎重于抒情, 西方文学则强于想 象,运用思想。 二. (三)审美意识差异(自主感受,如有差错请老师指出,谢谢~) 1.审美的感知:中国文学的审美感知是具有:⑴整体性:受儒家、道家以及佛教影 响,讲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因而中国人思维方式为中庸,兼顾,联系,和谐和统 一。⑵ 模糊性 :混沌状态,尤其是中国古代。与西方不同,西方认为非美即丑,非丑 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