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丑小鸭教学反思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年级下册丑小鸭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丑小鸭教学反思1《丑小鸭》是一篇童话故事,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课文学完后,我让学生再一次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对文章中的很多方面的思考,远远超出了我预想的范围。 比如:有的同学好奇地问:“老师,我不明白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的窝里呢?”只见其他同学纷纷举手。“老师,有可能是天鹅的飞着飞着下蛋了,正好落在了鸭窝里。”有的同学说:“老师,有可能白天鹅和鸭妈妈是好朋友,她在帮助白天鹅。”有的同学说:“是鸭妈妈好心帮天鹅妈妈孵蛋。”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同学们兴致勃勃,想法各异。他们都在积极地动脑想象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我针对学生的想法、说法给予评价。并告诉他们,天鹅是一种候鸟,和大雁一样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过冬,他们都是集体一起活动的,天鹅妈妈必须和队伍一起走,不能掉队,也许就这样留下了这个天鹅蛋。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意识。 课文学完了,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他离家出走想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酷,他只好一个人悄悄的过日子。困境让他变得越来越坚强,终于,他熬过来了,在丁香开花的季节,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时我又激发学生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兴趣。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地朗读课文。然后,我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你想对文中的谁说几句话。学生有的对丑小鸭、有的对鸭他的哥哥姐姐、有的对小鸟、有的对农夫。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副美丽的`图画。都有自己的想法。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二年级下册丑小鸭教学反思2《丑小鸭》是人教版二(下)的一篇课文,也是安徒生十分有代表的一篇童话故事,寓意是十分深刻的,可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是无论无何也不会真正理解安徒生先生写这篇童话的真正用意的,作为老师我们应当怎样引导孩子理解课文资料,指导他们读好这篇童话才是教学的真正难点和重点。 一、读准读好课文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当成为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必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例: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从读得正确到读出必须的语感;默读课文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指名读,男女分主角读,这些多种的读书形式让孩子在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二、想象是理解和朗读之间的桥梁 课堂上,我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你是丑小鸭的朋友你会怎样嘲笑他?假如你是丑小鸭你会想些什么?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并让他们带着自我的感受来读课文,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自然,想象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语言文字积累也很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再三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例如: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负、厌恶、孤单、讥笑”等词语重点理解,,他们更能深刻感受到丑小鸭所遭遇的悲惨命运。课文中的很多词语课后我也让学生自我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这样会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二年级下册丑小鸭教学反思3出现问题是在教学活动课上: 老师:“小朋友,你喜爱丑小鸭吗?” 部分幼儿:“不喜爱” (我很欣赏这些敢于说不的孩子。因为孩子把自己的心理所想直接表达出来,比随意符合要好的多,起码她有自己的想法,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分析询问这些孩子不喜爱丑小鸭的原因: ⑴因为她长的丑。 ⑵因为大家都不喜爱它。 ⑶综合原因。 (你看,小小的孩子,也知道丑的不好看,可是,面貌丑就等于真正的丑吗?我想,这也是这个故事想要向人们阐述的一点意义吧) 解决问组织讨论后顺势引导: ⑴“因为丑小鸭长的丑,我们就不喜爱她,不爱她吗?” ⑵“假如你是一只丑小鸭,没有人理你,没有人爱你,你会觉得怎么样?” (让幼儿换位思考、用心感受孤苦伶仃的感觉) 幼儿沉思后热烈的回答:我会很难受,会不兴奋,会哭的…… (我想,有这样的答案,就说明孩子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实质,已经用心仔细的考虑过,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美与丑,善与恶幼小的孩子来说只是表面的认识。孩子看到美,就认为美丽,看到丑,就以为不好,他们对事物的辨别是最直观的,毫无遮掩的,也是很浮浅的。假如任由进展,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形成定势,把表面的,肤浅的形成永远的,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虽然只是一个很美的童话故事,但生活中却处处有这样的事情。所以当孩子回答不喜爱时,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也并没有做肯定的答复。而是从孩子的心理考虑,认识孩子的认识,理解孩子的理解,一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而生活中的美与丑更不是表面的,老师应及时引导鼓舞孩子用心灵感受美、体验美,用眼睛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