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数学说课稿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数学说课稿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例1、例2是教学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教材联系了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突出“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或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化成小数”这一转化规律和转化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小数、百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例3、教学分数化成百分数,教材根据已掌握的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例4是教学百分数化成分数,只要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约分。教学例3、例4之后引导学生总结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简便方法及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简便方法。 二、以人为本,说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我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分数、小数互化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猎取新知,进展能力。 三、以探为主,说流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进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在故事中设计了帮助主人公比较2/5、42%、0.45的问题,然后引出课题。 (二)大胆探究,学习新知。 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1)准备题。 ①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0.451.20.3673/2515/863/100 ②分别把下面各数的小数点移动,你有什么发现? 2.550.481.2510.3 通过以上的练习,为学生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打下了基础。 (2)学习小数化成百分数,教学例1。 活动一: ①出示尝试练习后先让学生说说0.132.60.875的意义是什么?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为突出转化过程进行铺垫。 ②学生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联系以前的知识,可以先把小数怎么办?之后让学生动手尝试,(做不出来的学生可先看教材例1)汇报结果时突出每道题的转化过程。 活动二:完成P107的做一做,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活动三、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简便方法。(学生口述,老师板书)并注意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右移两位与添百分号的关系。 学生有了小数、分数互化的基础,采纳“先练后讲”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归纳,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同步进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落实。 (2)学习百分数化成小数。 活动一:学生学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出示例2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之后每组先选代表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集体讲评。 活动二:完成P108做一做,并思考如何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2、学习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学生掌握了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方法,经历了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学习过程,再一次感受了“知识可以转化”的数学思想,已经有了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例3、例4时,我先组织学生边进行尝试练习边小组讨论,通过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思考转化的方法,突出转化过程,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在教学的同时,注意鼓舞学生的发散思维,理解不同的转化方法,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如:3/4=75/100=75%等。学生在练习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时,遇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问题,老师再教给解决的办法,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商(保留三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对于巩固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设计。先出现分数与百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之间互化的题目,再出现比较有分数、百分数、小数混合的题目。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课堂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