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沟通,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竺可桢所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老师准备:课件、小黑板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会7课课文 2、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读会组词。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展示资料,了解竺可桢,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竺可桢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竺可桢爷爷) 2.老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能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说中加深对竺可桢爷爷的了解。) 3.老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今日,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答案。 (引导学生在搜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竺可桢,体会他在气象学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培育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老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兴趣)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读的情况 1、老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老师强调要点。 字音:“载”是平舌音,“绽”“皱”是卷舌音;“律”的声母是“l”。 字形:重点指导“惯”的笔画顺序;注意区别“梢”和“稍”。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2、老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4、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后沟通,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在自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沟通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课后检测 1、给下列生字组词 搬()()钓()()雁()()惯()()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著名()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沟通,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提前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漂亮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老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漂亮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讨论”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量”、“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老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老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沟通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沟通,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沟通。)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气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舞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