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洋流 1洋流的分布 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大陆东岸为暖流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大陆西岸为寒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环流:逆时针旋转。大陆东岸为寒流 大陆西岸为暖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流,顺时针;冬季自东向西流,逆时针 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周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高,降水较多。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 气候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低,降水较少。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2.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机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农村进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推动工业进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4)推动科技进步——大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沟通中心,促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 (5)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渗透,全方位影响农村,利于城市与乡村间沟通,缩小城乡进展差距。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 (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动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3)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 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进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为了使城市进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提出了建设和进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3.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地域:在一定地域、一定历史进展阶段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进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农业分类:根据动植物地域分布的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各种地域类型。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粗放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资金)、水稻种植业(劳动)(密集农业)。 根据农业投入的多少,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根据农产品的用途(或农业商品生产率的高低),分为自给农业(有下划线的)和商品农业。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标志:统一农业地域内,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进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点。 4.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纬度,热量条件较为优越,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不均; 3.土地资源总量不少,但是山地多,干旱区面积大,中低产田比重高; 4.农耕史悠久,耕地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多; 5.物种资源丰富。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人均农产品拥有量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常有很大波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林牧渔业没有全面进展,林渔业比重小,各地农业进展不均衡;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区位和布局的异同:区位强调客观存在,布局强调主观安排。 区位因素除了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外还包括市场、政策等因素。 5.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混合农业是同时进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就是一个以小麦种植和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区。主要特点: ①自身可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 ②时间利用效率高;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特征: ①属于劳力密集型农业; ②以小农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③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商品率比较低; ④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日本除外); ⑤水利工程量大(需要政府投资,治理水旱灾害)。 3、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均以家庭经营为主),另外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分布(以国营为主)。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种植作物、典型的商品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商品率率高。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