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育心理学案例讲解
分析 1.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法的规 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如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但这些规则又有不同之处。假设你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结合 你学过的学习迁移理论,谈一谈如何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加减 法规则来促进其对乘除法规则的学习。 1. 学习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 识经验和认知结构, 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 已经习得的态度等基础 上进行的。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 法的规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 2. 两个学习课题之间保持一定的同一性。比如,小学数学加减法 规则和乘除法中都有交换律,教师可利用加减法规则中的规律 作为学习乘法规则的基础。另外,加法交换律就是把加号两边 的数交换位置,但得数不变,结合律指若是算式中有括号,应 该先算括号里的得数。 这些都是可以运用到乘除法规则之中的。 2.幼儿园开学了,小(三)班的一名小朋友由于祖父母的娇惯, 总是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抢不到就哭;上课时不是坐不住,就是随 便说话,乱动别的小朋友;午休时,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就他自己 怎么也不去睡,非要去玩玩具,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 也想去玩玩具。根据所学的有关学习理论, 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幼儿教 师,你该怎样使这个幼儿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强化理论, 利用厌恶刺激来消除其任性行 为。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其通过观察学习, 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3、王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发现6、7 岁 的儿童已经能够很轻易地从 1 数到 10,所以认为教10 以内的整数加 减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在教会了学生数字的写法后, 她就直接 利用板书给学生讲解如何作 10 以内的加减法题。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技能的知识,分析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 法对吗?为什么? (1).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对的。 (2).加减法运算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机能。关于智力机能的学习与 教学过程,加里培林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智力活动按阶段形 成的理论。该理论科学地说明,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 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五个阶 段;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获得必要的关于活动的目的,客体, 定向方式的说明,初步熟悉操作,了解完成操作的条件,以形成关于 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表象。这一阶段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原型, 介 绍原型,并说明活动的目的,方法以及操作程序,使学习者明确活动 的方向,但并未开始真正的活动。例如,教师揭示课题,呈现例题, 讲解学习新课题的价值及交待学习的程序,就是为学习的方向定向。 ②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指对实物进行操作的活动, 物质化活动指运用实物的模 象,图片,模型,示意图等进行操作的活动。物质化活动是物质活动 的变形,并保留了物质活动的某些特点。 该阶段是借助实物或实物的模型, 图片等进行学习的阶段。 学习 者以具体的可见的实物或者实物图片等为支柱进行智力活动。 即把完 成该活动的脑中的压缩活动展开, 把内部操作外显出来, 成为扩展的 可见的思路,供学生学习。 如学生学习加法时,教师用小棒演示加法 的运算过程,把其活动的过程详尽展示出来, 学生以小棒的操作来进 行加法计算就属于这个阶段。 ③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 该阶段是不直接依赖实物而借助声音语言进行心智活动的阶段。 这是从外部物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的第一阶段。 即智力活动摆脱了 实物,以出声音言语充当内部操作的支持物,在这个阶段,操作是以 外部语言为支持物。这个阶段有可能与物质及物质化阶段融合在一 起,不能单独成为一个阶段,但有声音言语活动必须完成。 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这一阶段与前一阶段不同之点在于活动的完成是以不出声的外 部言语来进行的,即喉头,嘴唇在动,只是未出声。这是是以声音表 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智力活动, 但该阶段的外部形式与其实质内 容与儿童的出声言语无任何区别。 ⑤内部言语阶段 这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 该阶段智力活动简约化, 自动化, 熟练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智力活动, 自己常常觉察不到 其进程。例如在这个阶段,儿童口算加法时常常觉察到的只是运算的 结果。 4、李老师经过一定的学习,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于是, 他在上课时总是先拿出 5 分钟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各种学习方法, 如如何划重点、如何加深理解、如何复习和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等。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策略性知识的理论对李老师的这种作法 加以分析。 李老师能够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很可贵的, 但李老师在 学习方法的教学上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性范畴。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 何思维的知识, 是一种学习者用于调节和控制学习过程的特殊的程序 性知识。 (2).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虽然以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为基础,但与陈 述性知识的学习又有很大的不同, 经历陈述性阶段,练习转化阶段和 元认识阶段。 (3).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应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合理选择教学模 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各种具体的训练策略,不能照搬照 抄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模式。 5、有人以低智商的人绝对不会有创造性为由,认为高创造性的人必 然会有高智商,从而以智力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创造性的高低。 这 种做法对不对?根据创造性与智力的有关内容试加以分析。 这种做法不对。因为: (1)创造性与智力的因素构成并不完全一致; 二者的发展也不完 全同步。 (2)高水平的创造性需要以一定的智力为基础。 所以才认为低于 一定限度的智力水平不会有高水平的创造性。 (3)二者决不能混为一谈,也决不能等同起来。 6.年轻教师小王渴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学了 《小学教育心理学》 中有关学习策略的内容后,决定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可一时又不知从 何入手。 请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 给小王老师提些有益的建议。 (1)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 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和使用有关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包括学习者 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节监控的方式等。 简言之,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 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②元认知策 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③资源管理策略。 (3)影响掌握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有: 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 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等。 外部因素:教师的教学模式、学习策略的教 学方式等。 (4)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包括:①确定学习策 略; ②科学教授学习策略; ③提供元认知指导; ④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7. 小林的父母很少照管他,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上课时总像是 被霜打了的样子,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经常不交作业,对学习毫无兴 趣,同学们对他印象不好, 老师也不喜欢他,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 评、训斥为主。 问题:请分析小林现状的危害,并提出改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