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1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C.协同效应D.责任分摊效应 2. 下列有关能力叙述正确的是() 。 A.再创能力通常不具备创造性因素B.男、女在智力上是存在差异的 C.一般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D.智力迟钝者,其智力发展得慢,终止也比较迟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会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其 中属于外部满足的需要有() 。 A.①②B.①②③C.①D.①②③④ 4. 关于需要层次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这几个需要层次B.人的需要总是从生理需要开始 C.人的一生不可能只以一种需要为主D.需要层次是可以跨越发展的 5. 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的是() 。 A.工资B.工作环境C.福利D 工作岗位 6. 根据期望理论,努力与成绩的关系主要取决于() 。 A.效价B.期望值C.领导的激励D.个人的需要 7. 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一种挫折的防卫方式最具有积极意义() 。 A.表同作用B.代替作用C.投射作用D.反向作用 8. 按照群体中成员之间相互接触的方式来分类,可分为() 。 A.大群体和小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C.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D.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9. 在人们产生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中,有一种是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被称之为() 。 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10. 罗宾斯认为,冲突的来源除了沟通因素,个体行为因素外,还有() 。 A.目标因素B.结构因素C.内聚力因素D.规范因素 11. 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 。 A.强制B.开诚合作C.妥协D.回避 12.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 A.个体B.群体C.组织D.班组 13. 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 。 A. 期望型激励理论B.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C. 高成就激励理论D. 双因素激励理论 14. 下列人性假设中,含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 A. 经济人假设B. 社会人假设C 自动人假设D. 复杂人假设 15. 与参照群体相对应的群体类型是() 。 A. 假设群体B. 一般群体C. 松散群体D. 正式群体 16. 提出“双因素理论”的是() 。 A. 麦克利兰B. 马斯洛C. 亚当斯D. 赫茨伯格 17. 影响人行为的个性心理特征因素包括个人气质、能力和() 。 A. 成就感B. 认知C. 情感D. 性格 18. ()是指个体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A. 知识B. 能力 C. 心理素质D. 心理条件 19. 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 。 A. 冷漠B. 理解 C. 思维D. 意向 20. 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 。 A. 缓慢稳重B. 小心迟疑C. 精力充沛D. 胆量较大 21. 对群体绩效起积极作用的角色是任务角色和() 。 A. 自我中心角色B. 社会角色C. 维护角色D. 协调角色 22. 在激励理论的分类中,期望理论属() 。 A. 需要型激励理论B. 状态型激励理论C. 过程型激励理论D. 动态型激励理论 23. 目标理论指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 。 A. 期望B. 成就需要C. 动机D. 急切心理 24. 强化理论中有不同类型的强化,其中,当某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行为方式,以 期减少或消除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这种强化称() 。 A. 消退B. 负强化C. 惩罚D. 消极强化 25. 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中,属于客观原因之一的是() 。 A. 个人目标定得太高B. 个人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矛盾 C. 个人因亲人伤亡带来的痛苦D. 个人体质太差不能胜任工作 26. 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 。 A. 神经过程的特征B. 心理活动的倾向性C. 占优势的心理机能D. 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27. 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 。 A. 敏捷活泼B. 小心迟疑C. 缓慢稳定D. 迅猛急躁 28. 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是() 。 A. 经济性价值观B. 政治性价值观C. 审美性价值观 D. 社会性价值观 29. 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 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B. 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 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D. 按人的行为模式 30.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 角色知觉B. 角色冲突C. 角色期待D. 角色定式 二、判断题二、判断题 1. 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小。 2. 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3. 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工作任务。 4.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规模。 5. 规范对群体所有成员都适用。 6. 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7. 全方位式沟通属于正式沟通。 8. 决策程序中的最后阶段是实施决策方案。 9. 提出公平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 10. 组织文化理论兴起于20 世纪 50 年代。 11. 态度的特性有广泛性。 12. 最早提出“组织科学”这一概念的是梅奥。 13. 把性格划分为 A 型、B 型、C、型、D 型和 E 型,其分类的依据是人的行为模式。 14. 冲突较多,不太容易随机应变的群体是异质群体。 15. 双因素理论认为,能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是激励因素。 16. 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能力。 17. 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是价值观及其体系。 18. 鼓励和支持群体成员行为一致性的群体,比较容易引发从众效应。 19. 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改行为某种程度的否定,这种强化方式是自 然消退。 20. 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的规章制度。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 1. 1. 组织文化的结构是什么?组织文化的结构是什么? 答:第一,观念层。观念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观念层 主要是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组织文化中有无观念 层,是衡量该组织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的标志和标准。组织文化观念层包括组织最高目标、组织核心价 值观、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道德、组织宗旨七个方面。 第二、制度行为层。制度是组织规定的行为规范, 它制约组织成员的行为, 维持组织活动的正常秩序。 制度行为层主要包括:一般制度、特殊制度和组织风俗三个方面。 第三,器物层。器物层又可称为符号层,是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 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2. 2.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答:动机是指引起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