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答案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思考与探究 1、746—755 年,这时的唐朝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和恐 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杜甫初到 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 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 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诗歌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 这里。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忧国忧民,关心民生 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755—757 年,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 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 贫困日渐加深。 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 诗歌如 《春望》 《月夜》 《北征》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充 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 望;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 757—759 年 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诗 歌《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 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 内心的矛盾。杜甫 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 2、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在于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 之乱前后 20 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 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 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第 1 页 共 12 页 3、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 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放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 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比如: ①“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 气,充作贵族府邸的‘宾客’。” ②“他 40 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 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 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 ③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在、性质 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之一 通过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冯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 磨的真实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 相反。我, 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思考与探究 1、作为人之子的鲁迅,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作为人之夫的鲁迅,是一 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作为人之友的鲁迅,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 慈祥宽厚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作为人 之主的鲁迅,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平等待人的老 人;作为生活之主的鲁迅,潇洒、轻松、极富生活化、幽默、风趣、好玩。 鲁迅不是神仙。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 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 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 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 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 灵的对话。 第 2 页 共 12 页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 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 鲁迅应该是个非常有趣的人。 “在厦门大学教书的时候,鲁迅对我祖母深怀思 念。不料,却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叶。鲁迅一时气极,就和那头猪展开了 一场搏斗。 ”而周令飞还曾听父亲说起,鲁迅 50 多岁定居上海的时候,曾经一路 转着圈踏着华尔兹的舞步入座吃饭,逗引得满桌哈哈大笑。 “夏日的深夜,他喜欢 开着窗子伏案写作。有时候,看到有人溜到自己楼下的墙角里来尿尿,他就会用 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弹在那人的屁股上。 ” 3、 以细腻的感觉捕捉传主的日常生活的细节, 展现出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 文笔浪漫而又抒情。 “我”是事件的见证人,也是事件的评论者。 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思考与探究 1、 少年时期的毛泽东为争取家庭中的“自由”而与他的父亲抗争,这是他 叛逆性格的开端。 读书时,毛泽东的父亲要求他读经书,而他却读了《岳飞传》 《水浒传》 《盛 世危言》等大量经书以外的作品。这些作品使得毛泽东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接 触了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引发了毛泽东求学的欲望。这些都是毛泽东叛逆性格 的具体体现。 在求学期间,毛泽东读到了自然科学和新西学课程,政治观念逐步增强,为 了表示反对满清的情绪,他毅然剪去了发辫,并在武昌起义之后加入革命军。 在湖南师范大学学习期间,毛泽东就组织一部分进步青年,组织了一个激进团体 ——新民学会。 毕业之后,毛泽东在政治上做了一些更直接的活动,编报纸,帮助成立文化 书社,并在上海与陈独秀计划组织湖南建设协会。 第 3 页 共 12 页 1920 年,毛泽东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 革命历史的影响下,领导他们。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毛泽东最终转变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 (1)这些家庭内部的矛盾,毛泽东却用“执政党” “反对党”这样的政治 术语来表示,既是一种幽默的体现,同时也是这位伟人高度的政治性的表现。 (2)反映了毛泽东的叛逆精神,而且体现了他反抗意识的不断提高。 青年毛泽东有强烈的叛逆性格,但可贵之处在于,这种叛逆性格并非如脱缰的野 马任意驰骋,而是与健康的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被引导到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 的世界上,这成为生生不息的动力。 (结合学生的青春叛逆期进行思想教育) (3)这件事体现了毛泽东的反抗已经开始采取一定的策略, 与父亲交换条件, 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获取胜利。这种策略性的反抗也反映在毛泽东后来的革 命斗争中。 (4)反映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3、回顾阅读中哪些部分最让人感动,然后分析一下感动的原因。建议从自己 最受感动的某些事迹中,思考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理想,包括献身革命的使命 感,对旧制度的批判精神,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还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 奋斗精神。 二是人生的信念追求, 近百年来, 我们的前辈为了拯救灾难中的民族, 曾经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地奋斗,支持他们无私无畏的斗争的,就是坚定 的革命信念。 拓展与实践毛泽东年表(示例) 1893 年诞生 12 月 26 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字咏芝,后改为润之。 祖父毛恩普,一生贫苫,勤劳厚道。父亲毛贻昌,治家谨严,善于经营,由贫农 第 4 页 共 12 页 变为中农,后又成为富农。他性情暴躁,对子女要求严厉。母亲文氏 (文七妹), 和善好施。胞弟毛泽民、毛泽覃。幼年大部分时间在外祖父家度过。 1902 年九岁至 1906 年十三岁春从外祖父家回韶山,入私垫读书。 毛泽东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