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教的育思想 卡尔·雅斯贝尔斯( 1883-1969),德国哲学家、精神病理学家,是公认的西 方“存在主义”大师之一。他的思想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对当代思想产生了多 方面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雅斯贝尔斯坚信并极力倡导“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 神成长过程”; “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 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真正的教育总是要靠 那些不断自我教育以不断超越的教育家才得以实现”。雅斯贝尔斯的著作 《什么 是教育》从他的“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 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 为教育者认识和理解教育的问题展现了一个极为宽 阔的视野,引导教育者去追溯教育的本原所在,寻求教育的本真意义。 一、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一、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本质 1 精神的培育、灵魂的安顿 雅斯贝尔斯在有着丰富人文资源的德国文化传统中, 重提教育乃是“人的灵 魂的教育” , 回归到教育作为精神陶冶的本质。 他在 《什么是教育》 中反复谈及,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创 建学校的目的, 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 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 “我们要想振兴教育,就必须让教育 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宗教限制”。 “专门技术训练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 工具”,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 启迪人心, 而决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的 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 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尽管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缺少,但真正的教育 必须超越于此,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以接近教育的本 质。 1 / 8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2精神的契合、灵肉的交流 他把教育方法分成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训练,与训练动物相似;第二种是教 育和纪律;第三种是存在之交流。 “训练是一种与心灵相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 人与人精神相互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 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真正的教育不过是 “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是年轻人“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慈的 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真正的教育绝不是“耳提面命”,不是役使,不是教 训,甚至也不是“塑造”,更不是任意的“改造”,必须是立足于人与人之间人 格平等之上的交流、合作、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只有如此,教育才 可能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中的启发诱导才有内在的基础与可能。 (二)教育的过程 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过程的认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1 师生自由交往的过程 雅斯贝尔斯非常重视交往的重要性,他认为,人都是自由的,但作为个体的 人的自由只有在同其它个人的交往中,并与其自由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交往中 双方都是自由的个体。有了交往, “人就能通过教育既理解他人和历史,也理解 自己和现实,就不会成为别人意志的工具”,而如果没有交往, “任何中断这种 我和你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缩”。而且在交往中,师生双方 “处于一种身 心敞放、相互完全平等的关系中”,没有权威和中心的存在。为此,雅氏特别推 崇苏格拉底的“催产术”教育原则,这一原则正是顺应人的灵魂的需要,通过对 2 / 8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话和反讽来唤醒学生内在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逐渐 自我认识知识、 探索道德。 雅氏认为苏格拉底的对话是一种深入灵魂深处的对话, “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追求真理,这样师 生可以相互帮助,互相促进,师生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探索难题,在错综复 杂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教师指出寻求答案的方法,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而 且不回避答疑”。因此,对话不仅形成了师生交互性的关系也使知识转变为学生 个人的认识,使学生的精神受到对话的启迪和引导。 2整体精神成长的过程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只是获得知识,技能的活动,而且是师生共同参与 的精神生活。也就是说,教育过程首先应该是“个体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 科学获知的过程”部分。因为, “科学中根本不存在作为立身之本和对终极价值 叩问的因素,因此也就没有绝对价值可言”。教育作为整体精神成长的过程,是 促进人的知、情、意统一发展的过程。 3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雅斯贝尔斯十分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 。 “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教育是帮助 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之所以重视自我教育,是因为“教育的目的 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 的”。所以,在教育中,教育者的终极使命实际是把受教育者引到自我教育的道 路上去。 (三)教育的方式 雅斯贝尔斯认为,迄今为止已存在的教育方式有三种: 3 / 8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1 经院式的教育 这种教育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本人毫无创新精神,教材内容已成为固 定的形式。 它的弊端就在于“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 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 2师徒式教育 这种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学生对 教师的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 这两种教育的方式都扼杀了教育中的人(教师、 学生)的个性,忘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3苏格拉底式教育 这种方式的教育中,①、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②、师生都可自 由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③、教师运用“精神助产”方法,而不是强制性 的灌输,唤醒学生潜在的力量,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探索中 寻求自我的过程。 ④、 对学生而言, 由于这种教育是靠自己的努力逐步认识真理、 探索道德的, 因此他们所受的教育就不是简单地增加知识而是其整个精神得到生 长。 二、感悟: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教育 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教育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 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因此, 4 / 8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真正的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如果一种教育未能 深刻有力地唤醒人的灵魂,让其产生自我生长的力量,那它还不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一)“为唤醒的教育”和“为雕刻的教育” 1 一个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 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善问的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然提了一个 问题。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 父亲一边指着眼前已经成型的狮子,一边回答: “就以这只狮子为例吧,我 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狮子,我是在唤醒它!” “唤醒?” “对!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出来而已。” 这是一个颇具禅煮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