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起源及山东面塑概况
第一章第一章面塑的起源及山东面塑的概况面塑的起源及山东面塑的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面塑的起源及区域分布面塑的起源及区域分布 (一)面塑的起源面塑的起源 艺术的起源学说有“劳动说、游戏说、模仿说、巫术……”等。邓福星在其著作《艺 术前的艺术——史前艺术》中表明,艺术是起源于劳动的。从面塑艺术与地域饮食行为 来看,面塑的起源应是劳动说。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有两面性的。故,在探究某项 艺术品类的起源问题时,应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它的起源。 “上帝只花了六天工夫,就把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光;第二天, 上帝创造出了空气;第三天,上帝把天下分成大海和陆地,又让地上生长出各种植物, 第四天,上帝创造了两个光体:天阳和月亮;第五天,上帝造出了水中的游鱼和空中的 飞鸟;第六天,上帝又造出了地上活动的各种牲畜、野兽和昆虫,还仿照自己的形体, 用泥土造出了第一个人,给他吹了一口气,他就活了……。 ”这是《创世纪》中的神话。 ( 《社会发展史》 陶大镛主编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10 月第 1 版P4) “天神女娲造人” 是我国远古流传下来的神话。这位女娲,是“人头蛇身”的天神,她神通广大,一天当 中变化七十次,孕育了天地万物。她来到广阔的大地上,看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仍 然感觉寂寞,便把黄土掺上水,捏成了一个个灵敏的小孩,跟自己一模一样,她吹了口 气,小孩都活了,自称是“人” ,都尊呼女娲为妈妈。女娲捏了很久很久,已疲惫不堪, 觉得这样太慢了。于是,她从山崖壁上拉下一条藤子,伸进泥浆中搅和,然后抽出来一 甩,那些溅落的泥浆洒在地上,居然变成了人群。据说,女娲还是“婚姻之神” ,她让男 人和女人配合成亲,传中接代,这样大地上的人类就渐渐繁衍起来了。在我国少数民族 的神话中,也有说人是泥土捏成的:黄土捏成男人,白土捏成女人。这类由神创造人的 神话,在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流传。埃及神话说: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土塑造了泥 人,温柔的女神哈托把生命注进泥人的身体,就变成了人。希腊神话说:取火神普罗米 修斯,曾将具有生命力的小片粘土做成虫、鱼、禽、兽,最后才仿照神的形状捏成了人。 北美洲印第安人的神话说:地神用暗红色泥土掺和了水,做成男女两个人像,男名古克 苏,女名晨星,以后世间便有了人类。 ( 《社会发展史》 陶大镛主编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10 月第 1 版P2)所有这些神话,虽则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却反映了人类社会童年时 期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富于魅力的认识。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 件的限制,原始人在与自然斗争中无能为力,对自然界又缺乏科学的认识,只好用想象 或借助于想象来制服自然力,把自然人格化或神话,在茫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思索和 探测人类起源的奥秘,从而创造出各种神奇瑰丽而富于生活气息的形象,它曲折地表现 了原始人的朴素而自发的唯物观念。 ( 《社会发展史》 陶大镛主编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10 月第 1 版P2-3) 从面塑的起源研究来看,存在以下几种论断: (二)面塑的区域分布(二)面塑的区域分布 面塑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一带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五省。 1 / 6 我国饮食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各地人民的饮食习俗有着较大的区别,形 成了我国饮食文化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无论 是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因素,各地都有较大差异.自然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 了各地农业生产的结构与布局,农副产品又是人们饮食最主要的来源,因此自然环境是 形成饮食民俗文化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 《自然环境与中国饮食民俗的地域差异》 高曾伟民俗研究 1995 年第 2 期(总第 34 期) )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在共嫂变过程中深受生态环吮的影响,形成 了独特的饮食文化生态,其有系统性、阶段性、传承性和地域性特征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 环境的地域差异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饮食文化.( 《试论饮食文化生态》陈湘满邵 阳师专学报 1997 年第 5 期) 。陈湘满在《试论饮食文化生态》一文中,提出了黄河流域 饮食文化圈的概念:北起长城,南至秦岭北麓、伏牛山、淮河,西抵青海湖以东日月山,东 及于黄、渤海。这一地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自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摇篮。这里 辽阔的黄土高原,土地肥沃,典型的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又有黄河滋润,为炎黄子孙提 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因而, 这一文化圈成为文明的发祥地和繁荣之区。 自然之富,物产之丰,使黄河流域长期以来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使中 华民族服服贴贴地依附在以生长植物为主的土地上,饮食结构显示出明显的食草性。。 第二节第二节 山东面塑的概况山东面塑的概况 (一)山东面塑的起源(一)山东面塑的起源 山东面塑起源于曹州(今菏泽市) ,菏泽位于黄河下游,是鲁西南平原苏、鲁、豫、 皖交界处,西周时曾是曹国的领地,故古称“曹州” 。菏泽地处黄河的下游段,历史上经 常遭受洪水灾害,自然灾害的侵扰造成饿殍遍野,人与自然的状态正处于蒙昧阶段,人 们借以祈求神灵相助来庇佑生命。因之生产资料的贫乏,人们便假以面捏塑成可供祭祀 的祭品,为了逼真还彩塑上各种颜色,称为“花供” 。 “花供”即用彩色面团做成的人物、 花鸟、动物、建筑等形象并用作为祭品祭祀的一种面塑形式。花供广泛流传于鲁西南一 带,个头比较大,古代主要用于祭祀火神、祖先等作为代替实物的供品,现今主要用于 节日庆典、寿诞、丧葬祭祀等场合。“花供”形态面塑是如今“面人” 、 “面老虎” 、 “面花” 等面塑工艺品的雏形,山东面塑由此而来。当时面为珍贵食材。 “天下面塑出穆李“,山东面塑起源于菏泽,菏泽城西南穆李村是面塑之乡,曹州面 人的发源地。穆里村位于菏泽市牡丹区的马岗岭镇,享有“百年面塑村”之美誉。“穆李 村是一个行政村,下设东穆李、西穆李、南穆李、北穆李四个自然村。原来的穆李寨居 于现四个穆李自然村的中部,旧有黄土寨墙抵御水患,后寨墙失修,寨内地势低洼经常 积水,1956 年村子向四周搬迁,原穆李寨位置成为农田,当时的四个生产大队形成了现 在的四个方位的穆李自然村。 ”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穆李庄面塑艺人的影响下, 面塑艺术逐渐形成了三大派别,分别为: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 三派各具特色,而山东菏泽李派一直独占鳌头,其代表人物先后有李俊兴、李俊福、李 芳清、何晓铮、穆绪建等。 2011 年 3 月到 2012 年 9 月间,笔者于春季、秋季、冬季共三次前往山东菏泽穆李 村、聊城郎庄冠县搜集面食文化、面塑工艺、面塑艺术造型特征的相关资料。笔者对菏泽 “面人穆” 穆绪建先生进行了访谈、 李芳清的儿媳陈素景女士进行了访谈与面塑制作体验。 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对山东面塑的起源作以下具体分析。 2 / 6 根据穆李村“曹州面人陈列馆”内陈列的沐恩碑拓本记载整理出沐恩碑文的全文: 民间工艺传承中的家族、市场与展演王君讳清原,字澄波。郭君讳湘云,字荫泉。 江西瑞州府弋阳人。幼而同师,学捏面人。曲艺也,事近于戏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