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方法和批判方法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作用
解释方法和批判方法对行 政管理学发展的作用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内容提要】在如今行政管理实践追求以人为本理念的条件下,行政管理理论中出现的 解释方法和批判方法对推动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建筑在 实证主义认知论之上的传统研究方法,尤其是结构一功能主义方法的局限性进行检讨的 同时,提出解释理论和批判理论对行政管理研究各理论和方法的相互吸收与借鉴,并共 同促进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对完善行政管理者和公众之间的有 效沟通,以及改进行政管理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实证论/解释视维/批判视维 【正文】 当今的行政管理理论取向从功能主义和制度主义到解释视维、批判视维,以及到后现 代的视维发展变化着。事实上,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方法得到行政管理学术界和实践界 大多数人士的支持。在库恩看来,当今行政管理领域正是缺乏一个我们这个学科大多数 人认同和支持的典。 在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领域,学者们经常使用“典范”这个词,也许是作为引起人们注 意力的一种方法,此词经常出现在各类专着和文章的标题中。但是,由于缺乏创造性, 许多学者所揭示的典范架构常令人失望。这类典范通常是一些旧的观念的再包装,再加 之植根于传统的结构一功能主义、开放系统理论(或新系统理论),因此,只注重于对 人的行为和组织现象做一种决定论的阐释。这类典范之认知力实质是一种实证论的探究 方法,目的是把人们的组织经历加以客观化,由此来证实科层制的工作绩效。需要说明 的是,该文在此决不隐含这样的意思:观念重组和经验资讯的呈现在本质上并不重要。 相反地,只要能够对社会情境之中的各类涵义予以清晰划分,只要能够对人类的沟通、 管理活动和公共福祉进行改善的话,那么这类工作就是重要的。 尽管存在着理论视维的分裂状态,但是可以说,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现象研究中的以 宏观或中观为取向的制度方法和功能方法仍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其范围和方法能够为行 政管理学者和实践者所接受。事实上,实证论和管理取向的思想在行政管理研究和着说 中是显而易见的。更进一步说,这类思想方式与主流行政管理中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其理论取向乃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经验性的阐释,或设定一些原则来寻求组织的秩 序、效率、绩效、理性和客观的职业责任。 这篇介绍性的文章旨在讨论解释和批判方法在行政管理和组织理论研究中的显着意 义。解释视维是一种理解行政管理中复杂现象成份的选择性方法。批判理论视维是许多 解释传统,如现象学、诠释学、象征互动主义和心理分析等理论方法的继续或延伸。尽 管解释研究在交叉社会科学领域中享有极强的知识影响力,但是仅有一些自由主义理论 家运用解释研究方法来探讨民主行政管理的主体性和主体互动性的本质。功能主义和实 证论的方法或典范之所以能够在整个 20世纪普遍流行,也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层 制的强大影响力及其在公众中的需求。 柏瑞奥和摩根认为,解释方法是与功能主义典范抗争时独立出来的典范。然而,解释 方法并不是一个明晰清楚的典范,也就是说,它尚没有一整套框架和假设用于对社会现 象进行阐释和预测。相反,解释视维只是一些观念和方法,对各层级的组织分析进行含 蓄的说明。 一、解释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者迫切需要一种认知基础,由此对行政管理的本质提出新洞识,从而不仅 能够思考人们所关切的政治、经济和工具的事物,而且能够从人本主义和文化层面上来 思考社会现象。当一种实证主义的认知论受到批判的时候,人们总是批驳其基本理论内 含的假设(譬如功能主义理论中的科层制、偶然论或系统论)。从一种选择性视维(包 括后现代主义的视维)来批判一个理论,这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构建过程。这种批判假 定:人类的理解和行动过程不能仅仅被简化成科学(或实证论)的探究。而且,为了恰 当地把功能主义理论置于范围更广的行政文化视域中,我们就不得不寻求一个一般性的 人类理解理论,并将几乎从每个点上与普遍接受的或经典的理论进行对比。 德国哲学家狄尔塞曾介绍过一种研究社会和文化的新方法。他强调,从学者们用以探 究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而言,在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 之处。自然科学家运用普遍法则来试图阐明某种现象;而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者则试 图通过一些确定的经历,并依赖研究目的,来理解某种现象。如此一来,狄尔塞就把诠 释理论带进了“历史知识和人文科学的哲学境界”,其中阐释人类活动的方法基本上是心 理的或直觉的。 胡塞尔则把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的经验主义科学)批判成以“幼稚的客观主义” (或现实主义)来看待社会现实。他特别是对“自然主义”(经验主义或实证论)在哲学 探索中企图建立真理持否定态度。胡塞尔强调理解“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强调通过观察 体验认知的平凡世界和即得经历的重要性。这个生活世界被看成是活生生的和俗世尘嚣 的世界,胡塞尔将其形容成并赋予了这样的内涵:我们人类正经历变化着的事物、期 望、情感和观念等等。这个尘世和生活的世界先于所有的内心反省而存在,并且我们必 须做如此理解:这个尘世赋予在其中发生的其他所有可能经验世界以意义。 狄尔塞和胡塞尔作为诠释学和现象学哲学家,对进一步推进解释视维的发展发挥着 巨大的影响力。其他持解释视维的西方思想家,如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米德 和泰勒等,通过批判自然科学式探究的预先假定,以及通过提倡发展总体上理解历史、 文化、语言、传统和人类现象等的新兴方法,来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不同。但是 近年来,解释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缺陷也遭到一些后现代思想家如罗蒂和德瑞达的非 议。使解释成为独一无二的方法,尤其是使其与行政管理紧密相联的正是解释视维对社 会现象持构成主义的立场。这种构成主义立场强调辩证法以非决定论(非因果关系)方 式存在的可能性,并且在此方式下,目标、规划、方案则被视为通过参与者们所持有观 念和经历的相互分享而使共同行动得以合法化。 解释方法提供了一系列观念和假设帮助我们来理解社会现象和行政管理现象,现可 把这些相互联系的观念列举如下: 第一,解释视维,特别是建筑在现象学基础上的解释视维,通过社会情境的参与者 角度来寻求理解和阐释社会现实。解释视维在个人的意识和主体性领域中,是通过参考 行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观察者的框架来探求解释。解释视维把社会现实看成是由那些对社 会抱有自身利益需求的人引发的突发社会过程。人类是社会真实的创造者,他们通过社 会互动来建立社会现象的意义,通过社会互动和观念的分享,一个修正(妥协)意义的 活动就出现了。 第二,理解社会现实开始于成功有效的解释活动。正如塞尔沃曼指出的:“解释的任 务在于理解被解释者,创造解释在于提供对被解释者的理解。”例如,要考察行政管理 沟通,现象学(或诠释学)解释就会关注借助于去解释沟通内容的活动,来理解并得出 沟通者之间沟通经历的意义。因而,从解释者和内容(或资讯)关系的角度,意义可能 被探究和描述。就此层面而言,解释是一种定性的描述。从这种联系可以看出,意义是 被创造出来的。 第三,由于个人不仅为他或她自己存在,也为其他人的共同体而存在,因此理解构 成各类组织和共同体的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就是必要的,即使人与他人之间时常存在着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