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知识资料
防震减灾知识资料防震减灾知识资料 一、地震是群灾之首 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 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 来巨大的灾难。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 亡人 数达 8000 一 10000 人/次,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几十 亿美元。据联合国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 数达 260 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和的 58%。从 某种意义 上说,地震是群灾之首。 大地震如果发生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是不会造成伤害的, 如果发生在城市或农村的活,就会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筑 物与重要工程也会遭至“破坏并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给人 们造成严重灾害, 1976 年唐山大地震,在几十秒钟的时间 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伤亡侧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 100 亿元以上,救灾花了 6 亿多元,重建用了 50 亿元, 而且在这之后长时间内, 造成全国人民的恐震心理。 1995 年 1 月 17 日日本皈神大地震造成 5438 人死亡, 直接经 济损失高达 1000 亿美元。 二、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我国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成灾率高,这是造成地 震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同时,我国民众防灾意识不高,同 一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可多达数倍。另外,我国大 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较差。建国头 20 年中,多 数建筑物和工程未考虑抗震设防,加之城市生命线管线纵横 交错,埋设不合理,有的材料强度不够,有的年久失修,使 我国多数城镇防震抗震的能力脆弱,潜在着很大的隐患。广 大农村多属土、石结构建筑,抗震能力更差。据估计,地震 若发生在我国工业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区,8 级左右或 7 级 左右以及 5、6 级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百亿 元、数十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 三、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 难题,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今天,人们对地震预 报成功的期望远比实际的预报水平高得多。我国的地震预报 自 1966 年邢台地震开始,已经走过了近 30 年的历程,经过 地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 绩,同几个发达国家一样,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许多预报成 果,已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国上的规划和经济建 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地震的中短期预报,目前仍处于 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能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报,而对大多数复 杂的地震尚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报。这就是当今地震预报的现 状。 地震发生在数千米乃至数十千米以下的地壳中,目前人 类最大钻探深度也仅在 12 千米以内,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深 处的情况,只能通过在地壳表层布设一些地球物理场、地球 化学场、地球形变场等观测手段,间接推测或反演地壳内部 变化。由于地表观测,难免混杂着气候、水文、人为等非地 震因素引起的“噪声“,干扰了微弱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宝贵信 息。同时,7 级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年平均仅发生十几次, 且大多发生在没有前兆观测台网的海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 使人们失去更多的实践机会;强烈的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 生的周期在百年或数百年以上,使人们从事地震预报的实践 机会变得很少,认识与总结规律性就变得很困难。再者,地 震短临预报,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民众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因 此,发布地震预报是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 科学问题,进而增加地震预报的难度。 鉴于上述情况,我国目前对地震预报研究仍处在经验性 的探索阶段。 我国的地震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 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长期预报有相当可信度;同时,对以 10 年左右为时间尺度的地震大形势的估计有一定准确性; 对 几 个月至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中期地震预报的准 确性占 30 一 40%;对几小时以至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 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还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报,仅 对某些类 型的地震,如大地震前小地震活动有规律地发生, 临震前微观和宏观前兆异常大量出现,才能作出不同程度的 短临预报;对震后趋势的预报我国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并 在一些多地震 国家的地震现场实践,得到有关国家的称赞。 总之,目前我国的长中期预报水平稍高些而短临预报水 平较低。可以相信,随着地震科学和各有关科学领域研究的 深入和现代技术的进步,地震预报的准确度将不断提高,人 类最 终会攻克地震短临预报的难关。 四、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 当前,人类还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也远未达到准确预 报地震的水平。 但是, 人类也不能在地震灾害面前无所作为, 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我国关?quot;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的道 路“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走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 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的综合防御道路,达到最大限度地 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一)地震监测预报 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好地震短 临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经济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地震学 家所孜孜以求和奋斗的目标。如 l975 年发生在海城 7.3 级 的地震前作出了中期和准确的短临预报,使震区能及时地进 行地震应急措施,及时地疏导群众撤离房屋,从而减少几万 人的伤亡和 40 多亿元的经济损失。1988 年,经国务院批准 颁布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明确规定地震预报由省级 人民政府批准,并适时向社会发布,同时上报国务院。已发 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无论已经发布或尚未发布短期或临 震预报,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 民政府可以发布 48 小时之内的临震警报,井同时向上级报 告,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无论任何部 门和个人也无权以任何形式承担和发布涉及他国的地震预 报。从非正规途径得到的地震预报消息都是违反上述规定 的,是误传或谣传,切忌盲目信谣传谣,或轻易采取不必要 的行动。 (二)震灾预防 震灾预防包括防震减灾立法,制定预案,建筑物的抗震 设防与加固,社会保险,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面提高全民 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抗震防震能力。 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 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伴生次生的灾害而引起的。 保证各类建筑物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 键之一。首先要在对地区和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 基础上,搞好国土开发规划和重要工程的建设,使城镇和工 程建设避开易造成地震灾害的不利地段,选择安全有利的场 地,并明确规定重大项目等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其次要使 新建工程和建筑物依据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设防, 尤其是重大工程和核电站、水库堤坝、供水、供电、通讯交 通等生命线工程更应如此。同时,还要做好震害预测工作, 对没有达到抗震要求,而又要长期使用的建筑物,应采取加 固措施。城镇生命线网络可以维护城市的正常功能,也可以 让一座城市遭受灭顶之灾,绝不能马虎。 1994 年国务院提出了我国未来 10 年的防震减灾目标: “ 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 10 年左右的时 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具备抗 御 6 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抗震设防和加固是抗御地震灾害 的有效措施,尽量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达到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