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学时:48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 课 考核方式:测试 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 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 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 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能够准确 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 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文艺实践中灵活运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把教材内容和自己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和我国社会主义文 学实践相联系。分析、研究新时期我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 课题,用为新的文学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4、努力扩大视野, 把文学概论的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读、勤思、善用”三者相结合,从而 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中国文论建设 2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3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2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2 第七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2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2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2 第十章 文学作品文本层次和形象的理想状态 3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3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3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3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和接受的性质 3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3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6 机动 4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 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 以及文学理论的基 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 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重点: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难点:文学理论和文艺学关系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 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 建立在对具体作品、 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 础上。 二、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 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的品 格。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的形态和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密切相关, 客体 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它的多样性。 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理论有7 种基本形态,它们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中国文论建设(2 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理解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活动 重点: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难点: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二、文学反映论:文学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认识和反映, 能动反映结果是源于生活,高于生 活。 三、艺术生产论:文学艺术不是孤立的存在, 其发展只有在生产和消费的循环中实现。 这为 我们揭示文学发展变化的奥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五、艺术交往论: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南: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寻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三、当代性:面对 20 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关注新兴学科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3 学时) 一般知识点:艾布拉姆斯的关于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观点 文学活动的发生的各种代表观点 物质生产和文学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重点:理解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观点 难点:理解物质生产和文学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一节 活动和文学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人的活动是建立在人对对象的认识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 并以理性 为指导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生活活动导致人和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导致人们的自觉能 动的文学创造,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文学是人的精神活动。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 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环节)构成: 一、世界:文学活动所反映 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二、作者:既有作者主观因素的介入也有作者情感的表现活 动。三、作品:是作者审美思想的艺术载体,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四、 读者:只有经过读者阅读,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审美价值。 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文学原始发生有多种说法,我们主张文学起源于劳动。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 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但它的发展 同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3 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的三种概念 理解文学的双重性质,以及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重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难点: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国,文学最初泛指一切文章;在西方18 世纪之前,文学也属于 一般文化。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形态是从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的, 因此文学指具有审美属 性的语言行为及作品。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 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 一方面,它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和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 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 含着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备审美和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一、文学和话语:文学是话语,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二、文学和话语蕴藉: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而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体现在两种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 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以及 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重点: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难点: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是我国社会 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工人阶级及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