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同步习题含答案
. 《河中石兽》同步习题《河中石兽》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共小题,共 4.04.0 分分) ) 1. 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 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 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 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 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2.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山门圮于河(pǐ)僧募金重修(mù) B. 一寺临河干(gān)棹数小舟(zhào) C. 是非木杮(fèi)湮于沙上(yān) D. 如是再啮(chǐ)遂反溯流逆上矣(sù)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小题,共 24.024.0 分分)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 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 ⑶湮于沙 上(湮:) ⑷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⑸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但:) 4. 本文选自,作者是人。 5. 重点词语理解 (1) 河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设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尔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物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木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失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坎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溯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据理臆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找出通假字 不亦颠乎“____”通“____”,解释:____________。 . 7. 读准多音字 (1) 河 干:____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__ (2) 重修:____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__ 8. 识记生难字 圮()募()棹() 木 fèi()湮()啮() sù()流臆断() 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60.060.0 分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3)题。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 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 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 或曰:“食菱须去壳。”() 2)其人自护其 短。 () (2) 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3)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 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 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可据理臆断欤? (1)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 圮于河(倒塌) B. 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 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 溯流逆上矣(逆流) (2) 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的位置 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老 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原文内容填空) (3)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翻译:众人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翻译:按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兽。 初中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7 页 . D.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翻译: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应当要求它在河的上游。 1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 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 傎;求之 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