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河流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河流环境污染调查报告1 讨论背景: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并且水污染较为严重。 讨论目的:随着科学的进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怀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 只有一个地球。 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讨论人员:罗猛。姚颖。丛姗。苏玺嘉。隋雯昕。方颖。杨乐。范情怡。徐同徨。 讨论的实践调查阶段: 实地调查了解情况 沟通与合作。 讨论的结论: 同学们在这次调查中还发现,先前基本生活用水就十分困难的时候,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也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大难题,当地居民解释说,这都是由于受地方经济进展落后的影响,人民的认识水平还很欠缺,所以那时间或还有恶意破坏与污染水资源的情况发生。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展,有些化工业、生活垃圾等对水污染也逐渐出现,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还不够,水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但有的人还没意识到。 讨论反思: 我们在活动中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特别亲近的热爱,这为今后开展这类调查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让同学都清楚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人们这方面的认识水平;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的可持续进展意识,对当地今后的进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具有很好地教育意义; 水污染概述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 水污染 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化学性污染 污染杂质为化学物品而造成的水体污染。化学性污染根据具体污染杂质可分为6类: (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阻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 (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 (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 物理性污染包括: (1)悬浮物质污染:悬浮物质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泡沫塑料等。它们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矿、采石、建筑、食品加工、造纸等产生的废物泄入水中或农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悬浮物质影响水体外观,阻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氧气的溶入,对水生生物不利。 (2)热污染:来自各种工业过程的.冷却水,若不实行措施,直接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加等现象,从而危及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 (3)放射性污染:由于原子能工业的进展,放射性矿藏的开采,核试验和核电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医学、工业、讨论等领域的应用,使放射性废水、废物显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 向海洋倾倒化学和放射性废物的作法已持续多年。容器总有一天会腐蚀掉,有害物质便将进入海水中。我们对深层水与表层水的循环情况还了解不多,其过程或许比我们以前所想的要快。 因此有害物质就会扩散到生物活动的水层中去。 根据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陆源排污仍然是近岸和近海海域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海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汞、铅)等。 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放工业废水100.2亿吨,其中直接排放入海的约36.7亿吨。同年,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共108.1亿吨,其中直接排放入海的约39.5亿吨。 年对我国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四大海区中,渤海营养盐污染面积占本海区总面积的比例最大,约20%的海域遭受磷酸盐污染,约22%的海域遭受无机氮污染。 在重金属污染方面,20 xx年我国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主要城市毗邻海域的海水铅含量超过一类水质标准,其中,大连湾超过二类水质标准。 20 xx年,中国全海域海水水质污染加剧,近岸海域部分贝类受到污染,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大面积和有毒赤潮多发,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公报说,20 xx年,中国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约2.7万平方公里。 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江苏近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局部海域;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旧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沉积物受到滴滴涕、多氯联苯、砷、镉和石油类等的污染。 监测结果显示,20 xx年,中国近岸海域镉、铅、砷等污染物在部分贝类体内的残留水平较高,部分地点贝类体内石油烃、六六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的残留量有超标现象,表明近岸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20 xx年中国海域共发现赤潮96次,累计发生面积约26630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约83%。大面积赤潮集中在东海和渤海。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20余次,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有毒赤潮未造成人员中毒事件,未对水产养殖造成明显影响,经济损失总计约6.5万元。 公报指出,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是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监测结果表明,受陆源排污影响,约80%的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海洋生物普遍受到污染,约20平方公里的监测海域成为无底栖生物区。另外,由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