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和处理措施
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和处理措施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和处理措施 1、 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和处理措施 ((1 1))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①钻孔偏斜①钻孔偏斜 A A 现象现象 成孔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定的L/100,钢筋笼不能顺利入孔。 B B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或施工场地未平整及压实,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钻杆弯曲,接头松 动,致使钻头晃动范围较大。在旧建筑物附近钻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土层软硬不均, 致使钻头受力不均,或遇到孤石、探头石等。 C C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钻机到位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整平和压实,并把钻机调整到水平状态,在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 使钻机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工作。 应使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钻杆的卡盘和护筒桩位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治钻 机位移或出现过大的摆动。 在旧建筑物附近施工时,应提前做好探测,如探测过程中发现障碍物,应采用冲击钻进行施工。 要经常对钻杆进行检查,对弯曲的钻杆要及时调整或废弃。 使用冲击钻施工时冲程不要过大,尽量采用二次成孔,以保证成孔的垂直度。 D D 处理措施处理措施 当遇到孤石等障碍物时,可采用冲击钻冲击成孔。 当钻孔偏斜超限时,应回填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重新钻孔。 ②钻孔过程中发生坍孔②钻孔过程中发生坍孔 A A 质量问题质量问题 在钻孔过程中或成孔后井壁坍塌。 B B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由于泥浆稠度小,护壁效果差,出现漏水;或护筒埋置较浅,周围封堵不密实而出现漏水;或护筒底 部的粘土层厚度不足,护筒底部漏水等原因,造成泥浆水头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减少。 泥浆相对密度过小,致使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较小。 在松软砂层中钻孔时进尺过快,泥浆护壁形成较慢、井壁渗水。 钻进时未连续作业,中途停钻时间较长,孔内水头未能保持在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线以上2.0m,降低 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 操作不当,提升钻头或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 钻孔附近有大型设备作业,或有临时通行便道,在车辆通行时产生振动。 清孔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放置时间过长。 C C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在钻孔附近不要设临时通行便道,禁止有大型设备作业。 在陆地上埋置护筒时,应在底部夯填 50cm 厚的粘土,在护筒周围也要夯填粘土,并注意夯实,护筒 周围要均匀回填,保证护筒稳固和防止地面水的渗入。 水中振动沉入护筒时,应根据地质资料,将护筒沉穿淤泥及透水层,护筒之间的接头要密封好,防止 漏水。 应根据地质勘探资料,依据地质情况的不同,选用适宜的泥浆比重、泥浆粘度及不同的钻进速度。如 在砂层中钻孔时,应加大泥浆稠度,选用较好的造浆材料,提高泥浆的粘度以加强护壁,并适当降低进尺 速度。 当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较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等措施保证水头压力相对 稳定。 钻孔时要连续作业,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停钻。 提升钻头、下放钢筋笼时应保持垂直,尽量不要碰撞孔壁。 若浇筑准备工作不充分,暂时不要进行清孔,清孔合格后要及时浇筑混凝土。 供水时不得将水管直接冲射孔壁,孔口附近不得积聚地表水。 D D 处理措施处理措施 如有轻微塌孔时,可采用增大泥浆比重,提高泥浆水位的措施,保证水头压力。 塌孔部位不深时,可改用深埋护筒,将护筒周围回填、夯实,重新钻孔。 如发生严重塌孔,应马上退出钻机、重新用粘土回填,待回填土密实后再重新钻孔。 ③孔底沉渣厚度超标③孔底沉渣厚度超标 A A 质量问题质量问题 泥渣回淤深度过大,致使灌注混凝土无法全部顶起淤泥,降低桩基承载力,工后沉降超限。 B B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清孔不彻底,或者清孔后放置时间较长,未及时浇筑水下混凝土造成。 C C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清孔的目的是通过抽、换孔内泥浆,清除钻渣和沉淀层,尽量减少孔底沉渣厚度,防止桩底存留过厚 沉淀泥浆而降低桩的承载能力;其次清孔还为灌注水下混凝土创造良好条件,便于检测和灌桩。 D D 处理措施处理措施 钢筋笼就位后,灌注混凝土前若回淤厚度超过规定时,可采用抽浆或换浆方法进行清孔,具体方法如 下: 用空压机风管将压缩空气输进排泥管,使泥浆形成密度较小的泥浆空气混合物,在水柱压力下沿排泥 管向外排除泥浆和沉渣,同时用水泵向孔内注水,保持孔内水位不变,直至沉渣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此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良好、孔壁不宜坍塌的柱桩或摩擦桩。 也可用钻机的泵吸反循环系统,通过换浆进行清孔。即将钻杆底端放至距孔底10~15cm 处,持续吸 渣换浆,直至排出泥浆的含砂率与换入泥浆的含砂率接近或回淤厚度满足规范要求为止。吸渣换浆时要及 时向孔内注入新鲜泥浆,保持孔内水头压力,避免塌孔。 ④桩基出现缩径、离析、软弱夹层及断桩等缺陷④桩基出现缩径、离析、软弱夹层及断桩等缺陷 A A 质量问题质量问题 桩身混凝土灌注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经无破损检测发现桩身有缩径、混凝土离析、软弱夹层及断桩 等问题。 B B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在灌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速度过快,且提升量过大(即混凝土上升速度小于导管提升速度,使掺杂泥 浆的混凝土成为桩身混凝土的一部分) ,导致缩径。 在下钢筋笼后钻孔又出现缩径。 混凝土拌合时间短,或计量出现误差造成配合比变化,或使用小型车辆运输导致混凝土离析。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泥浆护壁薄、灌注时间长致使钻孔局部坍塌形成软弱夹层。 C C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灌注混凝土前,应对搅拌计量系统进行标定,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缩短运距,避免混 凝土离析。 在提升导管时,速度不可太快,同时拆卸导管时一次只能拆除一节。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匀速灌注,尽量缩短灌注时间,防止塌孔。 D D 处理措施处理措施 经无破损检测若发生缩径或软弱夹层, 若处于距地表 5.0 米以内,且地质条件良好时, 可采用开挖法, 挖至需处理部位后,将泥浆或掺杂泥浆的混凝土清除,漏出良好的混凝土,将钢筋上的泥浆清除干净,支 模,浇筑掺有适量膨胀剂的强度高于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的混凝土。 若需处理部位处于距地表 5.0m 以下、10.0m 以内时,或虽距地表 5.0m 以内但地质条件不良时,可采 用下套管方法进行处理,其余方法同上。 若需处理部位处于距地表10.0m 以上时,可使用直径略小于钢筋笼内径的冲击钻在原桩位进行冲击钻 孔至钢筋以下 1.0m,然后将钢筋拆除,再进行二次扩孔至设计直径,清孔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⑤扩大基础土质基坑基底受水浸泡⑤扩大基础土质基坑基底受水浸泡 A A 质量问题质量问题 基坑开挖后,基底土被水浸泡,土层变软,承载力降低。 B B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现场基坑排水、堵水措施不到位,排水量小于出水量,导致基坑积水。 C C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基坑开挖至基底 30~50cm 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工序,随挖随进行基础施工。雨季施工时, 为了防止雨水流进基坑,应在基坑四周0.5~1.0m 外的地方挖排水沟或挡土埂(挡水墙)或防洪墙。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当采用井点降水或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降水 深度应比基底深 0.5~1.0m。配备足够数量的排水设备,随挖随排水,以坑内不积水为准。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