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的兰花》教学反思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失根的兰花》教学反思 《失根的兰花》是新课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旨在培育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内容上讲,本文语言生动而又饱含情义,适合引导学生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进行反复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教学结束本课时后,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比较成功之处 1、在本课时里,我在了解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上,在导入部分,我首先让学生自读悟情,并找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这是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种培育。应该说,学生对思乡爱国情的体会很好,也找出了自己喜爱的句子,但说不出理由,在此前提下开始了本课的学习。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也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一点我认为作得比较成功,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 2、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学目标。首先,我请同学们围绕着导读提纲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行解决了导读提纲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引导学生相互沟通,朗读、评议,在读与说中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不同方面深化探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理解,为什么文中的作者会从“处处可能为家”变成了“处处均不可以为家”?从中理解了文中作者所写的那种失根的状态,并深刻感受了文中的思乡爱国情。然后配以星级评价,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凸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教学目标。 3、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时,我在这方面也较为注重,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联系本文主人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加以体会,明白了他作为一个海外游子的无家可归的孤独以及对家国的无限眷恋,令人感到欣慰。 二、遗憾和不足方面 1、缺乏学生自主质疑部分。其实在文章中有好多学生可以自行提出问题的部分,也确实是很有探究价值,但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给学生机会,他们想提问而没有机会,我也因此丧失了和更多学生沟通的机会; 2、在体会文章语句的情感过程中,我有时急于引导,有抢词或强行引导表达之嫌; 3、评价语言只会用“好”“真棒”等,其实可以再根据文章内容适时评价得丰富一些,像“你对文章的理解真到位,就像走进作者的心中一样。”之类的话可再多一些。 4、本文饱含情感,是进行有感情朗读的好材料,可我在这一点上指导不太到位,学生没有机会细细品读,这也是一大缺陷。 5、自主活动讨论时也有少数学生无所事事,存在不同意动脑筋、拿别人现成答案的现象;做笔记的习惯还没怎么养成。这一切都还有待进一步强化训练。 总之,我认为本课时我对教材处理较为合理、教学目的设置明确恰当,基本作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让学生从中受到了一种爱国教育,当然也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期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一完善。 【《失根的兰花》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