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
社会工作室运行机制 一、社区社会工作实务 (一)开展社会救助服务 针对社区内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 务,消除心理困惑、解决生活难题、提升自助能力。一是对 社区低保户、受灾户、流浪乞讨人员等,依据国家有关政策 开展救助服务,保障其基本生活,同时引导其就业或寻求其 它生活来源,帮助他们提高生存能力,恢复社会功能;二是 对社区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 残障人士等进行帮扶, 开展 “居 家养老” 、 “小手拉大手” 、 “爱心对接”等活动,使其正常生 活。 (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一是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活动,优化、规范社 区内的卫生机构,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指导中心、楼院卫生服 务点,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一起,开展疾病预防、义诊、 保健、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和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建 立起规范的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共同构建我区新型城市 卫生服务体系;二是配合全区城市长效管理工作,运用社工 理念和专业方法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居民自我管理、 监督楼院卫生,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维护 身边的环境,对破坏环境卫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提升居 民环境保护意识,形成长效保洁机制。 (三)开展社区矫治服务 一是对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社区矫正,组 织开展“给一份心,送一片情,凝聚一份爱”的活动,使服 务对象重新做人,回归社会;二是对社区网瘾青少年进行登 记造册,开展“戒除网瘾,健康成长”等行为矫治活动;三 是对邻里纠纷、家庭暴力等行为进行矫正,促进邻里和谐、 家庭;四是协助建立社区社会治安预防体系,成立“民警 + 志愿者”的治安队伍,实行群防群治,维护社区治安。 (四)开展社区教育服务 整合社区资源,针对社区全体居民进行以增进公民素 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正义为宗旨的 社会教育,定期开展各种知识和技能讲座,激发居民参与社 区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提升居民参与社区 民主建设的能力。 (五)开展社区居民自治服务 针对居民平时相互间往来少、互助少、文娱活动少、社 区归属感不强等现象,组织开展社区居民自治互动活动。一 是开展楼院居民“一周一见面”交流会,架设居民沟通连心 桥,互相理解、互相宽容,营造友爱氛围;二是组织楼院的 “单位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各种活动,增强对社区的归 属感;三是引导社区内的行政企事业单位与楼院建立“单位 +楼院”联创联建互动平台,共创社区和谐;四是开展“人 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互帮活动,倡导居民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的楼院新风;五是开展丰富多彩文娱活动,建立社 区文化广场,组织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用动听的歌声、欢乐 的笑语、健美的舞姿来充实居民的闲暇生活,倡导文明健康 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和谐。 二、具体职责和任务 (一)社工 1、与高校师生建立长期互助合作的关系,确定具体挂 点社区和实习生后,由各社区对其合作的实习生的工作进行 直接管理和监督; 2、协助社工专业学生了解社区基本情况、社区干部工 作内容,重点围绕老年人居家养老、青少年发展、残疾人康 复和社区矫正开展社工实务; 3、社区工作者提供 1-2 个典型案例,在社工专业学生 协助下,一个月开展 1 个小组工作、2 个个案工作、与 3 户 家庭结成定期帮扶、组织 4 名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到社区 工作中,由个案工作入手,逐步开展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4、活动开展时,做好前期策划和预估工作、面谈工作 记录,总结评估,形成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提交社工专业 老师指导和点评,将信息反馈到县区民政局,由县区民政局 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定期收集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召开社区居民代表 大会,做好社区社工的宣传工作。在专业义工撤离后,社区 工作者能够独立开展社会工作实务。 (二)高校社工专业实习生(专业义工) 1、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掌握和了解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地理环境、人口状况、资源、文化特色等) ; 2、采用社会工作调查研究方法(如发放居民需求问卷、 入户访问重点服务对象、召开居民或居民代表讨论会议等) , 确定社区总体的问题与需求,了解居民的现实问题与需求; 3、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法,为有需 要的居民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4、定期将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围绕活动策划书、个 案记录、小组活动启示、评估报告等)进行总结,形成文字 资料,以文本形式交区社工局和社区各一份存档; 5、学习中遇到需上级协调的问题,及时向 县区民政局 寻求解决。学期结束后,参加县区民政局举行的社会工作实 习讨论会,进行工作经验总结,提出问题和建议。 (三)社区志愿者 1、由县区志愿者协会组织和管理志愿者队伍,广泛动 员机关干部、党员、社区爱心人士和社会公益组织加入志愿 者队伍中,建立志愿者档案,分类登记,根据社区需要或志 愿者个人技能和意愿分配具体工作方向。由志愿者推荐或选 举出一名有能力、责任心和领导力的人担任队长,管理志愿 者队伍及开展相关工作。 2、社区志愿者需积极参加社区社会工作室开展的各项 社会服务工作,采取经常性服务与集中行动日相结合的办 法,一般以周六、周日或节假日为集中行动日。以服务社区 困难群众、倡导和组织社区互助、结合社区特点和需求,开 展有声势、有效果、有影响的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社 区发展和居民需要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3、社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要定期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 成果展示会,针对志愿服务、管理、考核和激励、志愿者发 展方向提出意见,反馈到县区社工协会,进行协调和改进。 三、激励机制 1、社工、专业义工、社区志愿者有权利参加区举办的 所有社会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岗社工及已经取得社工职 称的社工有权利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上完规定课时,将获得 培训合格证,并正式聘用上岗; 2、被正式聘用的社工可享受 县区民政局的补贴,助理 社工师每月元、社工师每月元,县区民政局每年增拨给 社区社会工作室工作经费(参照相关文件要求) ; 3、 县区社工协会依据 《县区社工协会考核办法 (试 行) 》对社工进行绩效考核,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 格”四个标准对社工进行物质、精神奖励或批评教育。专业 义工、社区志愿者按《县区专业义工考核管理办法(试 行) 》给予奖励或批评教育。 4、社工、专业义工、社区志愿者对 县区民政局、县区 社工协会的意见和工作方法有异议的,可随时提出,县区民 政局、县区社工协会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不足之处。 专业义工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为规范和鼓励高等院校专业义工参加我区社会工 作服务,表彰专业义工中的优秀人员,努力促进专业方式服 务队伍规模化、专业化、优质化,县区社会工作协会(以 下简称县区社工协会)结合我县区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考 核办法: 一、考核原则 本着科学性、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进行评估。 二、考核主体 由县区民政局、县区社工协会、高校社工专业老师、社 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代表等共同组成评估组,依据本办 法对专业义工进行评估, 由县区民政局颁发 “优秀专业义工” 证书及资金。 三、考核对象 在社区内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 生。 四、考核时间 季度评估为每季度的最后一周;年度评估为每年的第四 季度末。 五、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