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
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原因及策略 当前中国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其调整策略一、贫富 差距的概念界定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 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 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 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 经济问题; 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 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 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 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状分析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 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 1922 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 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 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 0.2 以下, 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 之间表示相对平 均,在 0.3-0.4 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 0.4 作 第 1页 共 10页 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 0.4-0.6 为差距偏大,0.6 以上为高度不平均。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中国的基尼系 数为 0.47,已远超 0.4 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并逐年攀升。新华 社日前发表的《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文 章说,近些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 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 警戒“红线”。具体表现如下:(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 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 (2008) 》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 12 倍。数据显示,1978 年至 2007 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 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 7.5 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 7.3 倍。但 1990 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 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 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 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 3.33∶1,绝对差距达到 9646 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 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 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 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 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 第 2页 共 10页 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 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 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 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 年,东部地区人均 GDP 为 10732 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 4302 元; 到 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 GDP 为 22200 元,西部地区为 8970 元。6 年间,东西部人均 GDP 差距由 6430 元扩大到 13230 元,增加了 1 倍多。2006 年,西部 12 个省市自治区 GDP 总和 不到人民币 4 万亿元,约占全国 GDP 的 17%; 而东部地区 GDP 达到 2 万亿元的省份就有 3 个,其中江苏 省为 21500 亿元,山东省为 22000 亿元,广东省为 25000 亿 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综上所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己经走到亟须调 整的“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 切,必须像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 线”。 三、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贫富差距已经成为当代中国 最为严重和最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也引起了各门社会科 学极大的研究兴趣。中国当今的贫富差距问题如此凸现,在很 第 3页 共 10页 大程度上也是中央政府政策的产物,甚至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 鼓励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际上就是鼓励制造贫 富差距,这无需回避,只是所鼓励的“贫富差距”是以其不达 到“两级分化”为界限的,因此,从政治学的角度探讨贫富差 距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据此,我们要突出的关注政府和政治的地位和作用。政 府,作为政策输出的主体,在试图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时所必须 处理好的最基本的关系,是这一差距的程度与社会保障的关 系。在天然和历史的一定条件下,仅就政策的输出而言,贫富 差距的程度主要源于效率的供给,而社会保障体系则主要是一 个政策主体的公平供给的产物; 允许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主要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 的,而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设计,往往与这个国家所选择的 ‘政治底线’直接相关。”。由此,对于由政府控制导致的贫 富分化现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1、权力参与分配。 权力,特别是能够掌控资源配置的权力对个人的收入地位 具有重大作用; 此外,以权力为中心形成的社会网络资源也对收入分配有 重要影响作用。许多事例都可以证明,在市场体制中,通过对 资源的控制和分配,一些再分配体制中的权力仍然得到了维 第 4页 共 10页 续,一些握有再分配权力的人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经济回报,将 权力变形为个人资本。在目前的中国,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权 力,从而使其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很容易占有优势地位。出现类 似行政垄断、市场信息不对称、规则难以实行的状况。处于劣 势的群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两极分化越拉越大,却无能为力。 2、政府行为不规范。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机构定位不清,导致政府行为惯性 运作,因而“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突出,政府 行为亟待规范。现实中的政府行为还带有计划经济的明显痕 迹,整个经济活动,多是以政府为中心展开,随意干预企业的 现象随处可见。收入差距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行政上的集权式 机制。市场机制的不成熟和自发性本应由党和政府进行积极调 控和校正,但我国目前的现实又是上层建筑改革滞后,原行政 集权式的管理机制仍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在高度集权的机制 下,政府官员手中握有较大的审批干预权,而对他们的监督、约 束又不到位,行使权的程序又不规范。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成熟 和行政集权管理的机制还有相当的权威,少数政府官员的权力 资本化,使本来就不健全的收入分配法则更加混乱,致使政府 威信下降、企业失信、民众道德滑坡,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 秩序,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并使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兹生蔓 延。 第 5页 共 10页 3、政策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社会体制大体上是比较健全的,但仍存在一些 缺陷,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及各 方面。我国在制定政策法规时,考虑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 要求,对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的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并且加大了 经济扶持,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偏远的中西部地区经济上相对 落后; 我国的税收制度仍不够健全,在某些情况下出现了“杀贫 济富”的现象,在遗产税和赠与税方面仍有漏洞存在,从而导 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