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项目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内蒙古工业大学项目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学学 院院: 土木工程学院 班班 级: 姓姓 名: 学学 号: :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 2024年6月28日日——2024年7月5日日 ^. 目录 一、 前言 二、 自然地理概况 三、 区域地质及其岩性 四、 区域地貌 五、 水纹地质条件 六、 路线描述 七、 实习的心得感受 八、 致谢 ^. 前言这次实习时间是2024年6月28–7月5日,在冀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万家沟进行了两天的地质外业观测实习。在28日的上午我们坐车到达万家沟地区,开始了我们从万家沟左岸旧水委会到分水闸这段区域的观测学习,冀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和各种岩石的岩性构造地质年代等,29日我们从万家沟右岸新水委会到水库坝址这段范围进行了观测学习并对岩石的裂隙进行了数据采集与处理。 工程地质学是讨论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把地质科学应用于工程实践,通过工程调查与理论性综合讨论,对地质所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外,通过野外实习去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一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工程地质实习目的正在于此。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育我们的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工作能力及创新思维意识。 这次我们道桥专业的地质实习基地是土默特左旗万家沟地区,这个地区的山地岩石公路都很具代表性,诸如对路线勘测,岩石性质地质构造,不同年代的岩石,边坡产状的讨论均较合适。 ^.二、自然地理概述 万家沟位于土左旗西北,距旗政府所在地察素齐约7.5公里的沙尔沁村与古城村之间,行政区划属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把什乡所辖。自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01′30″-111°02′30″,北纬40°10′00″-40°13′00″。万家沟系发育于大青山南麓的基岩冲沟。沟的横断面呈U字型,为大青山前五大山沟之一,由万家沟与水家沟汇合而成。汇合以后约2公里,即出沟口,经过山前冲积扇,穿过呼—包公路和京—包铁路进入哈素海,沟口以上流域面积857平方公里,主沟(水家沟)全长67.9公里,平均纵坡11.9%。流域上游(武川境内)为丘陵山区,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中游为大青山石质山区,植被稍好,亦有水土流失。沟内有常流清水0.2~0.5立方米每秒,主要来自水家沟武川境内玉树点一带的伏流出露。洪水集中在7~9月份,变幅很大,从几十个流量到几百个流量,1958年出现过1450个流量。泥沙主要来自汛期7、8月份,多年平均含沙量19.85公斤/立方米,推移质占10%左右。 万家沟地区交通尚属便利。东距京包线之察素齐车站约7.5公里,并有京包公路与铁路几乎承平行延伸。距西柜车站为4公里,上述车站有简易公路预测区联通。 二、区域地质及其岩性 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a.太古界 魏家窑子群石英片岩组: ^.Ar1wj4灰白色厚层石英岩,黑云母变砾岩与石英黑云母片岩,黑云母长片岩,部分地区由于岩浆侵入发生了混合岩化现象与上覆岩层元古界马家店群大理岩组Pt1mj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b.元古界 马家店群大理岩组: Pt1mj2灰白色蛇纹石化大理岩,硅质大理岩及白云岩化大理岩,与上覆岩层中生界侏罗系大青山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c.中生界 侏罗系大青山组: J3d1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长石砂岩的互层,紫色砾岩、砂岩互层夹绿色砂岩粉砂岩。 d.新生界 第四纪全新系统: Q4al—pl为一套河流相与山前洪积群相构成的冲—洪积沉积层。 ·现在以第二条路线的第二个点为对象,进行分析,主要组成有石英板岩组,大理岩组,石英与大理岩的混合岩化: 石英岩: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其主要矿物成分是SiO2。石英砂的颜色多种多样常为乳白色、无色、灰色。性脆,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岩性强度很高,抗风化能力 ^.强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大理岩:由石英岩或白云岩经重结晶变质而成,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遇盐酸强烈起泡,可与其它浅色岩石相区分。大理岩通常白色,浅红色,淡绿色,深灰色以及其他各种颜色,大理岩强度中等,易于开采加工,色泽漂亮,是一种很好的建筑装饰石料。 三、区域地质构造 万家沟系发育于大青山南麓的近南北向冲沟。位于阴山纬向构造带的中部南缘,按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位于中国地台区华北台块的内蒙古背斜中段偏西。 内蒙古背斜是一个长期隆起的单元。在地理上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故万家沟测区内广泛出露的为一整套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其中构造极为复杂,断裂十分发育。由于强烈的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岩石变质程度深,节理发育。岩层陡立,多数近于直立。 强烈构造应力作用的另一结果是断层的普遍存在,主要为冲断层(高角度逆断层),水家沟口处沿一巨大断层有辉绿岩的侵入,并有外型地堑式断层,颇为典型。其中有一巨大断层,构造岩厚度最宽处可达2米,一号钻孔之断层(即F99)构造岩在地表出露最宽处可达66厘米。笔者曾对坝区左岸的百余条断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和讨论。其主断裂方向在玫瑰图上为NW45左右,因此构造应力场中之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应为NE-SW45左右,其次NE35方向上比较发育。断 ^.层倾角多在60以上,是受了强烈压应力作用的结果而形成了这些冲断层。 上述断层在组合形式上也不尽相同,有X式的,如F31与F32即呈X式交插;有呈多字式的,如F21﹑F22与F23即呈彡形;有呈井字式的,如F69﹑F69﹑F70﹑F70即呈井形。 右岸层较左岸出露为少,淡一些段层的发育程度却很值得注意。如前述之一号钻孔处之断层的一些特征,将一号钻孔处之断层F99,其产状为NW90°NE85°,原设计中为了查明该断层的一些特征,将一号钻孔步于其上,由于断层面陡立,使原估量进尺30米以后可穿过断层而至其基岩的设想未能实现,孔深至58.34米仍未穿过断层面,所取岩芯经肉眼现场鉴定全部为角砾岩冞棱岩,但胶结尚属良好,经压水试验,岩石的单位吸水量远比估计的要低,一号孔上方所凿之平硐内,断层异常发育,该山硐内延伸仅10余米,硐内较大断层即达8条之多,且变化甚大,如Fd2﹑Fd3,产状均为NW50°NE70°,Fd2为压碎岩﹑角砾岩﹑糜棱岩